本页主题: 半衰期冲动:互联网周期律的“七年之痒”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kira
级别: 学生


精华: 0
发帖: 76
威望: 110 点
金钱: 1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8(小时)
注册时间:2009-05-03
最后登录:2014-09-17

 半衰期冲动:互联网周期律的“七年之痒”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周期律,在兴衰之间轮回,在轮回中前进。即使是新兴互联网产业,也逃不掉这样的周期律。  

  本周以来,科技类股票坏消息不断:腾讯控股周一暴跌5%,一度跌破每股500港元,4月10日腾讯开盘价为535港元,3月份的最高价为646港元。软银本周一股票下跌4.4%,周二继续下跌2.4%。Twitter在过去几个月暴跌了43%。亚马逊则在过去几个月下跌22%。  

  这对中国即将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将产生影响,腾讯控股是阿里集团对标的公司,软银则是阿里集团的股东,新浪微博对标的是Twitter,京东商城对标的公司则是亚马逊。  

  4月4日新浪微博将IPO估值下调了50%,并将筹资额由5亿美元调至3.8亿美元。  

  除上述公司外,筹备上市的公司还包括爱奇异,已公开提交招股书京东、金山网络、途牛网、新浪微博等公司,这些公司上市或受美国科技股暴跌影响。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会重演吗?2000年的3月10日,以科技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史无前例地站在了5000点,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纳斯达克指数跌至1000点附近,互联网产业一片萧条。现在纳斯达克又站到了4183的高点。  

  十四年的互联网泡沫对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中华网、新浪网最早上市,赶上了最好的时候,搜狐网差强人意,网易则被称为流血上市,而当年风头最劲的8848则连最后一张船票也没有拿到。  

  2000年互联网泡沫崩盘不是互联网史上唯一大萧条,另一次则始于2007年,直至2010年开始回暖。除了互联网公司股票连跌不止外,三年内几无新的互联网公司成功赴美上市,赴美上市的窗口直到2010年下半年才逐步打开。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经亲自写过一本名为《硅谷商战》的书,其将1993定为互联网元年,那一年,网络浏览器Mosaic诞生,人类历史上的互联网世纪由此拉开序幕。2000年,2007年,七年为一个半衰期。2014年,又是一个七年。  

  多空大战  

  上周五(4月4日)被很多投人视为又一个“黑色星期五”:纳指逾2000只成分股中有多达22只跌幅在10%以上,市值排名前十的股票中有6只跌幅在2%以上,其中谷歌A类股和FaceBook均跌破4.6%,亚马逊则重挫3.2%。  

  一种观点认为科技股暴跌属于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是股市持续下跌的开始,由美联储缩减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货币宽松政策)导致这一结果,此政策不仅对高科技股产生影响,也将对其他所有行业产生影响,同时这一影响将长期存在。之所以高科技领跌,原因是科技股对市场最为敏感。  

  另一个观点则认为近期科技股下跌属于正常回调,一定时间之后将会止跌开始回调:自2011年开始,科技股已经连续上涨超过三年,形成了一波大牛市。  

  美国互联网股票过去三年连续上涨有很多原因,第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回暧,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信心上涨,推动股价上涨;第二个重要原因是美联储的QE政策,流动性增加,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  

  美国经济回暖与许多原因相关:比如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美国从能源进口大国向能源出口型国家转型;比如奥巴马推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政策,制造业向美国回流。这些变化都增加了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资市场的信心。  

  正是在上述大背景下,在一级市场,PE、风险投资活跃,在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领域更为活跃;而在二级市场,普通投资者纷纷进入股市,特别是谷歌、亚马逊、FaceBook、苹果为代表的互联网高科技类股票。  

  上述多种原因推动了美国科技股超涨,长达三年的大牛之后,美联储推出缩减QE政策,超涨需要回调。部分分析人士认为这属于正常回调。  

  经历了上周五与本周一的暴跌之后,周三开始大幅回调,其中谷歌股价涨幅达9.24%,FaceBook涨幅达7.25%,亚马逊涨幅为1.45%,eBay涨幅为1.99%,Twitter涨幅为1.70%。中国公司百度涨幅为4.45%,腾讯控股涨幅达4.49%。另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幅为1.72%。  

  另一观点则认为经历长期大牛市之后,大熊市已经到来,现在只是开始。  

  短期内,多空角力的状态将持续。在这一背景下,投资者对于新股将变得更加苛刻,4月9日上市的爱康国宾股价涨幅仅为8%,这远远低于去年去哪儿网、500万彩票网、3G门户、58同城等公司上市首日的表现。
顶端 Posted: 2014-04-12 21:11 | [楼 主]
kira
级别: 学生


精华: 0
发帖: 76
威望: 110 点
金钱: 1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8(小时)
注册时间:2009-05-03
最后登录:2014-09-17

 

 七年之痒  

  互联网投资人都会不经意地回忆历史上的那些好时光: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坐满了投资界的同行。相互谈论的话题雷同:又募集了一大笔资金,又投了几个项目。他们乐观的预计,这些项目会成为下一个big story(大故事)。  

  互联网二十年,这种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三段,分别以1998年,2005年,2011年为代表。上述年份只是一段时代的代指,实际包括前后两到三年时间。  

  但阳光不会一直灿烂,好年份之后就会面临大风暴。历史上的2000年、2007年是有名的坏年份:互联网公司股票就在那一年从顶峰回落,投资者损失惨重。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第三个原因:每一个产业都有自己的创新周期,以此轮为例,历时7年之后,产业创新进入了半衰期,自2007年之后,在全球创新领域出现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3D打印等,这些创新主要集中于美国。  

  过去七年,创业者投身于这些行业,PE、风投蜂拥而至,技术在这些行为不断推陈出新。一个大繁荣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每个人相信繁荣会永远持续。  

  这与历史上的某些影像很相似。1992年,美国在线(AOL)在纽交所持牌上市,1993年,美国伊利诺州的伊利诺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发表了一个浏览器,名为Mosaic,1994年4月,开发Mosaic核心人物马克·安德森成立了MOSAIC公司,当年11月,公司更名为网景通讯。1994年,斯坦福大学的杨致远与大卫·费罗成立雅虎公司。当时的媒体称,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  

  随后则是雅虎、eBay、亚马逊等公司纷纷上市,他们是大浪淘沙的剩者。  

  风投、创业者蜂拥而入,至1998年后来称之为“疯狂”的状态:一个公司只要在公司名字后面加".com",就会在资  

  本市场获得投资者的追捧。在美国旧金山硅谷,拿着商业计划书的创业者遍地都是,而且轻易获得投资。硅谷创业热透过大洋传到了中国,搜狐、新浪、网易、8848迅速火了起来,张朝阳、王志东、丁磊成为那时的创业英雄。  

  经过2000年的大崩溃之后,互联网行业元气大伤,至2003年互联网开始回暖,至2005年开始疯狂。与第一个七年的门户、电子商务等概念不同,推动全球互联网疯狂的概念是搜索引擎、Web2.0、社交网络、视频等。  

  历经2007年、2008年的低潮之后,至2011年云计算(包括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概念将互联网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七年之痒”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殊现象,2014年又是一个坎?  

  花钱买未来  

  一边是科技股持续暴跌,一边却是互联网巨头持续不断的大并购。  

  今年4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通过其绝对控股的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对恒生集团100%股权收购,涉及收购金额33亿元。此轮收购的三天前,即3月31日,阿里集团与银泰商业集团共同宣布,阿里集团将以53.7亿元港币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  

  仅今年3月,阿里集团就收购了在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01060.HK),移动视频聊天服务商Tango,分别涉及金额62.44亿港币,2.8亿美元。4月8日,马云、史玉柱斥资65.36亿元入股华数传媒,占公司股份总数20%。  

  仅今年3月份,不计收购华数股份,阿里耗资接近170亿元用于收购。  

  此轮并购之前,阿里集团已完成了对高德、新浪微博、TutorGroup(线英语学习机构)、更早的时候则参股了美团网、虾米音乐、快的找车、陌陌等公司。  

  今年3月11日,腾讯通过向京东出资2.14亿美元(约合13.13亿元人民币),并置入旗下包括易迅在内的大部分电商资产,获得京东15%的股权。今年2月16日,腾讯宣布收购大众点评20%的股份。去年9月16日,腾讯向搜狗注资4.48亿美元,获得搜狗摊薄后36.5%的股份。  

  此外,腾讯还入股了华南城,参股了嘀嘀打车等公司。更早的时候,腾讯投资了金山网络、金山软件、艺龙、同程网等公司。  

  4月10日,百度将收购携程整合去哪儿。目前携程市值约70亿美元,这一并购将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大规模的收购。  

  去年8月14日,百度宣布以18.5亿美元完成收购91无线;8月23日,百度向糯米网战略投资1.6亿美元控股59%;5月7日百度宣布3.7亿美金收购PPS视频业务全部股份,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进行合并;2月,百度以3000万美元收购移动安全公司TrustGo的100%股权。  

  在美国,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了WhatsApp,谷歌32亿美元收购Nest。  

  互联网大佬目的明确,即花钱买未来。收购集中于两个方向,分别是移动互联网、O2O、云计算(大数据),这几个方面被视为互联网的未来。  

  每一个半衰期结束前,互联网公司都疯狂并购。2000年时代华纳并购了AOL,合并交易额达1660亿美元,迄今为止,互联网行业尚未超越这一规模。  

  并购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但谁也不知道如何到达,于是资本意志取代创新主导行业发展,大佬们开始“花钱买未来”。  

  花钱买未来的策略不见得成功。在2000年前后,雅虎看到搜索引擎是互联网的未来,花巨资收购了包括Overture、Inktomi在内的一大堆搜索引擎公司,耗去资金超过20亿美元,但结果仍然被谷歌超越。  

  半衰前的疯狂收购与半衰期无数公司批量倒闭,是互联网行业大浪淘沙的两种重要模式,结果会让优秀的公司保留下来。在美国,第一次半衰期淘出了谷歌为代表的公司,第二次半衰期则淘出了Facebook为代表的公司。  

  这些公司生于半衰期之前,成名(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成功上市)于半衰期后。  

  在中国互联网业界,第一次半衰期淘出的公司以腾讯、阿里巴巴(B2B)、百度、盛大为代表的三家公司;第二次半衰期则淘出了人人网、优酷、阿里巴巴(以淘宝、天猫)、京东商城为代表的公司。
顶端 Posted: 2014-04-12 21:12 | 1 楼
sara
级别: 学生


精华: 0
发帖: 14
威望: 25 点
金钱: 0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小时)
注册时间:2011-10-07
最后登录:2014-07-03

 

好贴﹗就得顶。

[sara] 好贴!
  

[sara] 舒服~~
顶端 Posted: 2014-04-15 12:22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11-24 17:07,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