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新型仿生骨材料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技术小屁孩
级别: 学生


精华: 4
发帖: 227
威望: 271 点
金钱: 2415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3(小时)
注册时间:2008-02-20
最后登录:2012-11-14

 新型仿生骨材料

日前,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纳米专项等的支持下,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蔡舒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合作开展的新型仿生骨生物材料技术完成实验室阶段研究。

这种新型材料制作的仿生骨,相当于在人体中放入了一个框架,“引导”患者自己的骨细胞沿着框架生长,当人体的骨细胞长成后,框架还可以在人体内自然消解。这种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强度的生物材料,有望成为骨修复和替代的新材料。

“这是一种钙磷基质的多孔支架材料,主要用于骨修复。”蔡舒对《科学时报》记者说,“放入人体中的这种‘框架’的降解周期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组成设计来实现调节,一般在两个月到半年之间。”

在修复或替代因外伤、病变等造成的骨组织局部缺损或坏死中,可通过植入生物材料辅助细胞和组织在其上再生。但传统材料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由于孔隙率(材料中含孔比例)较低,在骨融合过程中会形成“砖石混凝土”式的结构,长期不能降解而形成异物;二是孔隙率较高的材料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但强度较低,应用局限于人体非承重部位。

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人体骨柔韧性高于普通仿生骨的主要原因。结合这一人体生长机理,在原有制备技术的基础上,项目组获得了有利于细胞生长的微结构。通过降解试验、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实验等一系列验证,新型生物材料孔隙率可达50%~90%,可配合人体不同组织的生长所需。同时,新材料还具有较高的强度。

“这种材料的生物活性、降解速率都可以满足医学要求,但支架较低的生物力学性能(尤其是降解过程中,随着材料的降解,其力学性能快速失效)是制约其作为骨修复和替代材料在临床应用的瓶颈。”蔡舒说,“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目前我们研究组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合作人员仍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希望在支架强韧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2009.07.09
顶端 Posted: 2009-07-10 08:32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新技术相关资讯

Time now is:11-24 21:25,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