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我国首桶煤间接液化油品 在内蒙古准格尔旗问世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我国首桶煤间接液化油品 在内蒙古准格尔旗问世

   伊泰集团总经理张东海拿到手的这桶油,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桶煤制油品。韩雄亮摄影

    由内蒙古伊泰集团与中科院煤化研究所核心科技团队组建的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研发的煤间接液化工业示范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开车试运行70多个小时后,第一桶煤间接液化油品于今天凌晨成功问世。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技术由实验室到中试、再进一步放大到工业化示范生产,目前在国内尚属首例。煤间接液化项目(以下简称煤制油)一期工程规模为16—18万吨/年,伊泰集团已投资20多亿元。项目主要产品为柴油、石脑油、LPG及少量硫磺。大约4吨原煤可以生产出1吨油品。该项目生产出的油品是目前世界最洁净的液体燃料之一。在生产现场记者看到,该油品清澈如水,可以直接加入到柴油车辆中,经实验监测,柴油车尾气排放符合欧洲Ⅴ号标准,用于柴油车要比普通柴油节油8%~12%。该油品也可作为调和油,使普通柴油变为优质柴油。该项目是国家“863”计划和科技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产业化项目,其核心技术于2004年10月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的技术鉴定,2005年9月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浆态床反应器、费托合成催化剂、油品精制和系统集成全部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涵盖了国际先进的煤间接液化所有核心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评审专家认为: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在工艺、设备及催化剂研究试验方面都取得可靠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了工业化生产条件。这一高科技项目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基地开车生产,标志着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规模生产油品问世,标志着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了重大拓展,标志着企业投入高科技研发与创新的成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副主席赵双连等领导十分关注项目进程,先后多次深入基地考察指导。储波书记嘱咐伊泰集团张东海总经理,将生产出的第一桶煤制油品收藏到内蒙古博物馆。

    中国500强企业、伊泰集团董事长张双旺介绍,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通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形成了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自主煤制油技术产业化进程,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伊泰集团采用这一技术,用近3年的时间建成了煤制油工业化示范厂,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增值、能源效益最大化,将煤矿、合成油、发电循环利用,探索了一条煤炭清洁深加工、节能减排的新途径。在煤制油生产基地记者见到了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国家煤间接液化工程实验室主任、煤制油首席科学家李永旺,他说,因为煤间接液化由实验室放大进入工业化生产,在国内尚属首例,所以在开车试运行阶段应尽量暴露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工程技术问题,为后期检修完善做好充分准备,从而确保实现长期安全稳定、满负荷、高质量运行,同时为正在研发中的300万吨/年煤制油工艺软件包提供依据。

    伊泰集团将依托鄂尔多斯地区的煤炭资源优势,结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加大煤制油产业投入,实现资源型企业的产业提升,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该公司计划在示范厂成功运行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煤制油产业发展部署,联合国内外企业,争取在2015年左右建成500万吨/年的煤制油生产基地。
顶端 Posted: 2009-03-23 20:12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新技术相关资讯

Time now is:06-29 08:00,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