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科研资料并非多多益善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崇尚技术美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4
发帖: 230
威望: 256 点
金钱: 2369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8(小时)
注册时间:2008-02-21
最后登录:2012-11-18

 科研资料并非多多益善

在研究中一味追求资料之全,则很可能误将沙子当金子


“多多益善”一词,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转》,意谓越多越好,不厌其众。资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不可或缺,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否研究资料多多益善呢?清代李渔《闲情偶寄》有言:“识得一字,有一字之用。多多益善,少亦未尝不善。”科学史实表明,研究资料,诚如李渔所说,“少亦未尝不善”。下面三则典型事例就很好地表明了这一点。

俄罗斯的柯尔莫哥洛夫(1903~1987)是世界数学界的领军人物,数学全才,被人们誉为“全能的数学大师”。他一生发表学术论文488篇(包含合作文章)和科普文章57篇。许多数学家都为其数学的原发性而惊叹。通过研究,人们发现,他很少从现成的新文献中找题目。在其论文集中,15篇论文无参考文献,并且在他所引用的文献作者中,只有93位数学家。其中,除引用格洛腾迪克(1966年菲尔茨奖获得者)的文章外,其余皆为比他早一个时代或同时代的名数学家的大手笔。

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他是数学家型的物理学家,与人合作所提出的两个方程业已受到数学家的广泛关注。当有人问及其为何写出的论文总是影响巨大的原因时,他说,要“面对物理学中的原始问题,不要淹没于文献的海洋中”。

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代表了横贯其一生的哲学道路的两个互为对比的阶段。前者主要是解构,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后者是解构之后的建构。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思想转变很大。一个人先后创造过两种不同的哲学,并且这两种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还互不相容。这在整个哲学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与其他哲学家相比,他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对以往的哲学遗产几乎没有多少了解。于是有人甚至认为,正是“无知”造就了他。

上述三例表明,研究资料并非多多益善。看看现在的一些研究者,似乎患有“资料缺乏恐慌症”,自己总觉得占有资料不够,总在不断地上网搜寻,以求占有尽量全的资料,生怕遗漏点滴。有一位研究生告诉笔者说,他为了研究乡村旅游问题,曾下载了网上所有的相关文献,计有200余篇。而实际情况却是,直到他毕业时也没有写出什么富有创建性的乡村旅游论文。此类情形,恐怕不仅仅见于在读研究生吧。

科学计量学研究显示,10万篇科学论文,10年后只剩下9篇有价值的东西。如果说在研究中查找有价值的资料是沙里淘金的话,那么10年后剩下的那9篇才是真正的金子。唐朝“诗豪”刘禹锡《浪淘沙》之八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研究中一味追求资料之全,则很可能误将沙子当金子。

我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曰:“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并赋七言长诗《漫游黄山仙境》,其中的两句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唐代“诗圣”杜甫《望岳》尾联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科学研究中对资料的搜寻,不应一概追求齐全,而重点关注的应是资料世界中的“五岳”和“黄山”。所以,研究资料并非多多益善。

(作者贾文毓:为山西师范大学城环学院副教授,原题《科研资料未必求全》)
崇尚技术美
顶端 Posted: 2009-02-13 16:40 | [楼 主]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确实有道理,

[wthwj] 强!
顶端 Posted: 2009-02-14 13:01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11-24 19:49,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