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孵化器嫁接风险投资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孵化器嫁接风险投资

 作者:赵国习  

  2000年4月,第一批入清华创业园的创业企业之一视美乐完成了3000万元的二期融资;也是在4月,创业园无偿拥有第二批入园企业2%的股权;其后不久,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与创业园在资本方面发生联系。

  一年之后的现在,与已成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清华创业园密切接触的风险投资远不止一家了。

  这些事情间的关联和脉络让我们推测出:作为孵化器的创业园已经不再满足于低赢利模式,开始捆绑风险投资,希望在与风险投资的资本融合中创建全新的经营模式。那么,这种新模式的前景如何?

  2000年4月,资本市场传出消息:上市公司澳柯玛和清华视美乐公司共同组建了“北京澳柯玛视美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澳柯玛投3000万元巨资购买该投影电视的全部知识产权,视美乐再次走上资本市场的前台。

  视美乐是当年被资本炒得最离谱的企业之一。该公司的早期创业者开发出了大屏幕显示的技术,这项技术迎合了市场的需求,于是得到孵化器——清华创业园的帮助,成了第一批进入清华创业园的被孵企业。事实上,当时的视美乐所追求的产品还仅仅是一个概念。当这个概念在创业园中“孵化”时,资本市场的资金就涌了进来。

  首先与视美乐接触的是急待转型的传统上市公司——上海一百,随后就是前面提到的澳柯玛。短短不到两年,视美乐从一个概念演变成为一家估值近亿元的企业。

  整个过程和细节,清华创业园主任罗建北都亲身经历。她目睹了视美乐刚刚诞生时创业学生们没日没夜的工作,目睹了媒体的聚光灯给这些成功的孩子们罩上的光环,同时也目睹了风险投资商在资本迅速升值时的欣喜。对于最后一点,不仅罗建北,很多创业园的工作人员都难免有一丝酸涩与失落:“我们陪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我们做出了大量的努力,这种成果最终被别人收获了。”

  在视美乐融资大戏渐渐落幕的时候,清华创业园开始思考:孵化器的功能到底如何界定?经营模式该是怎样的?

  丰收的旁观者

  11层的清华科技园非常希望创造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而在科技园的一个“角落“里,存在着一个更温馨的创业环境——清华创业园,罗建北就是领头人之一。

  1999年8月25日,清华创业园开园。罗建北看着年轻的创业者走进了创业园,她把他们称为“这些孩子们”。她说:“我们是为这些有创业精神的学子提供服务的,这是孵化器的经营宗旨。看着这些艰难创业的孩子,你就立刻会有那种感受:我们要为他们服务。”正是基于“服务”的初衷,这个由第9、10两层楼组成的创业园有些像是“世外桃源”,服务的“福利”色彩从一开始就很重。

  创业园有很优惠的条件,房租、水电等的低价格是自然的,想要进入清华创业园享受这种优惠也并不难。入园评审主要集中在软的方面:稳定而互补的团队、品质优异的核心领导人、技术独特的产品和清晰的赢利模式。这反映出创业园更注重创业者人的素质。罗建北说:“在清华,到处都是可以扶植的创新项目。因此,我们更注重创业者的选择。”

  除了具备孵化器的一般功能外,清华创业园不仅给创业企业提供优质廉价的服务,而且还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帮助。一方面,创业园经常举办免费的专家培训和知识交流沙龙,以强化创业者的资质,开阔创业者的视野。培训的领域涉及到管理、法律、财务和融资等方方面面。罗建北说:“对于创业者而言,他们有的仅仅是创新技术和对技术前景的把握,其他领域的知识非常缺乏,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创业园长期参与企业的外交经营,罗建北说:“这些孩子太年轻,不仅没有外交的经验,甚至外表上都不会给人留下可以共同做事的信任感。所以在与外界的谈判中,我们这些老面孔经常参与进来,这样对创业企业的帮助是很有效的。”对于后一点,很多创业者都颇有感触。第二批进入创业园的数码视讯这样认为:“我们之所以进入创业园,并且不愿意离开创业园,恰恰是因为后者。这一点我们太欠缺了。”

  越长越大的创业企业所要求的服务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化,单靠创业园的能力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罗建北说:“对于一般性的专业服务,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满足。但对于创业企业的更高要求,我们不得不向外界求援,依靠专业机构来完成。这方面我们不能误人子弟。”渐渐地,创业园在外界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咨询中介机构队伍,随时向园内的创业企业提供服务。

  在国内孵化器普遍只能提供场地、简化设立企业手续等低层次服务的情况下,清华创业园具备了许多与国外创业园相类似的功能。但是,在孵化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方面,这些出身清华校园、一心想帮助“嗷嗷待哺”的创业者的孵化器管理者还缺乏商业的思考。据了解,国外的孵化器有很多种模式,其中有些孵化器采用给创业企业投入少量种子资金的方式,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清华创业园不仅延续了传统孵化器低赢利的经营模式,更营造了一种学校或家庭式的氛围。“这是一种完全东方的、人文化的孵化器。”一位赴斯坦福多年、长期投身孵化器研究的清华人这样评价。

  在创业园孵化的商机开始显示出迷人魅力的时候,原本“福利”色彩浓厚的创业园不愿意再做丰收的旁观者了。随着创业企业的成长,孵化器自己也要成长了。

  商机的魅力

  创业企业追求理想的道路原本还需要再摸索一段,但在2000年新经济被渲染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这个过程被缩短了。创业园内初见规模的企业就被市场看中,它们的前景被迅速放大,这里面一大部分是资本的兴风作浪。虽然是这样,创业园内的企业还是因此受了益。

  在这个大的氛围中,创业园内的视美乐首先走上了前台。上海一百以250万元的出资买断了视美乐近五分之一的股权,随后又给视美乐描述了一个更广阔的前景:随着视美乐产品的市场化,上海一百将加大对其的投资,估计第二笔资金将于两年之后到位,数额原定为5000万元,两次投资共买断视美乐60%的股权。这是一个被放大了的资本交易。

  上海一百为什么这样做?直到今天很多地方都还值得商榷,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视美乐得到了它急需的资金。随后的5000万元虽然没有到达,但另一家上市公司澳克玛接过了下一棒,为视美乐提供了3000万元的二期融资。

  此事令清华创业园失落的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对孵化器经营模式的思考。应该说,这之前清华创业园的管理者对孵化器的认识是不够成熟的,也缺少对未来的规划。清华创业园此时认为自己必须有所行动,开始全新的战略了。罗建北说:“当我们发现我们处在这些商业机会最有利的位置时,我们就决定参与进来,虽然那时候清华创业园仍然是一无所有。”

  转型

  蛋糕在即将做大之前预留一份给自己,这实施起来可没那么简单。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清华创业园哪里有资本实力和资本运作经验呢?

  罗建北说:“清华创业园刚创立的时候,我们只有这两层楼和一点为数不多的启动资金,主要的收入就是房租,而房租又低得很,刚刚够创业园日常的开支。”事实上也恰恰如此,创业园除了要开支员工的工资外,由于很多服务都是免费的,这一部分费用也都由创业园承担。按这种运作方式,创业园不可能有资金的积累。罗建北感叹:“靠这一点积累,创业园甚至都无法更好地实现服务的升级。”

  在计划参与到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前,清华创业园的思路还是比较冷静的,他们认真地掂量了自己的优劣势,看准了一点:很多创业者把创业园作为一个品牌,品牌是资产,同样有价值。创业园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凡是进园的企业,创业园都要免费占有股份。

  为了不产生太大的冲击,创业园决定,每一个进园的企业都必须无偿给予创业园本企业2%的股权。2%的额度,仅仅是一小步,但恰恰是质的一小步。虽然这2%很大程度上还是尝试性的,但它揭开了创业园经营转型的大幕。

  2000年4月,创业园迎来了它的第二批创业企业。在迎接它们的同时,也开始接受它们的股权。当时创业园担心这种政策对创业园会产生冲击,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家被孵的企业称:“如果与第一批免费入园的企业相比,我们的确有些不平衡。但是,如果看到孵化器提供的无偿服务,并且给我们那么多难得的帮助,特别是协助我们与外界谈判,拿走2%的股权还是可以接受的。”

  2%不过是小试牛刀,但很快就看到了效果。罗建北说:“创业园在每个企业中有2%的股权,按企业刚开始时的注册股本,每个企业也就是一两万元。30多个企业,加起来总共五六十万元。可是现在才一年多时间,按目前的估值,这2%的总值起码也有100多万元了。”

  这一小步质的跨越是成功的。创业园迈出第二步时,胆子已经大多了。罗建北说:“此后不久,我们就开始了对被孵企业的投资。”

  2000年年底,在第三批创业企业入园后不久,由清华科技园出资,清华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金1580万元。这1580万元就像一个阶梯,清华创业园要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展开运作。

  罗建北不愿意承认新的清华创业园是风险投资,她说:“我们与风险投资有很多区别,其实投资只是目前业务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对创业企业的服务。而且,我们的投资都是集中在种子期,目前国内又有多少风险投资真正投资于种子期呢?”

  据那位出身清华的孵化器学专家评价说:“从业务角度讲,这是一种升级了的孵化器,孵化器的主体和核心业务还是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服务,而投资只是它的一种副业;但是从收益角度讲,这将建立一种孵化器的收益模式,打开孵化器的收益空间。这种模式要远远优越于单纯的风险投资,是未来风险投资必须借鉴的。”

  从第三批入园的创业企业开始,创业园开始投资,从最初只投资10万元,到目前最大的一笔200万元,创业园的投资已经红红火火了。

  创业园做投资这个副业,一方面有着它先天的优势,同时也有它必须克服的缺陷。虽然创业园2%的股权已经开始升值,但如何变现和循环呢?在退出渠道方面,创业园目前只有一些简单的做法,还没有太大的突破。罗建北说:“我们目前只能靠创业企业回购来实现退出。”做法很简单,每一个入园的企业,在入园时都要与创业园签署股权回购协议:保证在出园或其他时候回购创业园持有的本企业2%的股权。

  或许是缺乏资本运作的深厚背景和强大实力,或许是觉得这些好企业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创业园目前在退出机制方面还沿用这种最原始的办法。

  无论怎么说,2%的股权不可能完成创业园的资本循环。要想在新的副业上得到利润,创业园必须打通他们的融资渠道。也许他们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在小试牛刀之后,创业园就开始了自己的融资战略。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在行动上,创业园的第三步速度非常快。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未来在资金方面拥有成熟风险投资商拥有的部分优势。

  目标5000万

  清华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不久,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新加坡政要李光耀。据说李光耀的北京之行除了完成既定的日程外,只选择了清华创业园作为他的参观对象,连清华大学都没有去。陪同李光耀来访的还有新加坡一大批的知名人士,其中就有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就在李光耀走后不久,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就迅速与清华创业园进行了接触,双方关于合作的谈判也相应地展开。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是国际知名的投资公司,很早就在中国涉足投资业务。1995年,作为发起人之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发起成立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开创了海外资本进入中国金融业的先河。即使到今天,中金公司的成立在中国也是一个唯一的特例。这家很有眼光的海外投资公司接触清华创业园,本身就已经能够说明一切。

  引进资金是目前创业园最主要的战略,而且是势在必得。除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创业园还一直和另几家投资公司接触,其中就有台湾地区的光华集团。创业园的目的很明确:打开资金对创业园的限制。

  与包括新政投在内的风险投资商的谈判正在进行。罗建北说:“这一次,我们的目标是5000万元。而且融资规模是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我们拥有资源优势和操作平台,他们拥有资金优势。我们之间的联合将创造一种双赢。”

  忽略管理和服务的风险投资模式曾经是风险投资的主流,然而他们没有经得起经济环境变化的检验,最终在自己创造的泡沫破灭中纷纷落马。而孵化器从一产生就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他们拥有较强的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和伴随企业成长的耐心,这些特色很可能会弥补风险投资的先天缺憾。同样,孵化器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认识到了自身潜质所蕴涵的商机。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孵化器固有的低收益的运行模式,希望借助风险投资的资本实力来促成新经营模式的实现。

  很多风险投资商的行动已表明风险投资与孵化器走向融合的迹象。软库中华创业基金不久前开始了他们的孵化器战略:希望借助其在中国的丰富经历,为海外的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提供服务和帮助,并借助这种信息的优势与其他公司协作开展投资。现在这种新模式正在运作,软库中华创业基金的周志雄在与记者交谈时表示,他对这项新业务很有信心。另一家韩国风险投资商KTB也一直保持着300多人的专家队伍,以保障随时向被投资的企业提供免费的咨询和帮助,扶植它们渡过难关,健康成长。

  而作为孵化器的清华创业园的成长过程似乎正契合了风险投资的这一需求。孵化器的新经营模式能否成功还难以判断,但这种模糊的模式正不断地清晰起来:孵化器正在引进风险投资以加快成长,而风险投资也正积极地嫁接孵化器来完善服务。就像两股来自不同方向的洪流,逐渐地向同一个方向汇集。伴随着竞争与合作,风险投资与孵化器的融合是不是有可能演变成未来投资的新趋势?

  全球孵化器概况

  孵化器于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是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至1999年,世界上已有3300多家孵化器,其中北美拥有750家,欧洲拥有2334家。并以每周新建一家的速度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也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兴建孵化器。

  从世界范围看,目前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孵化器,例如大学孵化器,目的是把大学的科研成果产业化;企业集团孵化器,目的是为集团企业开展策略投资;政府孵化器,目的是帮助解决本地方的就业,等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为创业企业提供便宜的的房子、一些简单的办公条件和相关的服务,使初创企业可以开张创业。由于有着不同的使命,很多孵化器并不把赢利作为首要目的,甚至还会出现不能自给自足的状况。从独立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低赢利的商业模式。

  2000年以来,人们越来越发现孵化器蕴藏的巨大商机,并开始凭借不同的资源优势来经营孵化器。有的凭借所在地域的高科技,有的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甚至拥有房产的房地产商也加盟了进来。目前,孵化器正在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专业化,集中优势资源为某一类创业企业或某一种目的服务,以便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优势;二是股权化,就是采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占有被孵企业的股权。根据哈佛的一项研究报告,在美国,很多孵化器公司开始持有被孵企业的大笔股本(平均为35%),寄希望于通过变现取得回报。

  在我国,企业孵化器有不同的名称:创业中心、创新中心、创业园等等,但真正进入成熟模式经营的却很少。据统计,在排名前100位的孵化器中,在长达10年的孵化器经营中,有自己投资的不到一半,而累计投资总额超过5000万元的孵化器仅19家。国内孵化器的转型还要有一段路要走。
顶端 Posted: 2009-01-19 10:56 | [楼 主]
wtop
欢迎光临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专业论坛!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2
发帖: 416
威望: 425 点
金钱: 3969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0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1-20
最后登录:2021-07-31

 



[wtop] 强!
顶端 Posted: 2009-02-18 09:27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高新技术孵化与风险投资

Time now is:11-24 19:58,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