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湘鄂赣需打破省际藩篱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湘鄂赣需打破省际藩篱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img: http://www.chinahightech.com/admin/UploadFile/201541016199131.jpg

  措施篇
  近日公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的首项重点任务就是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武汉、长沙、南昌地位得到强化
  专家分析,中部相关省份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条件也比较好,农业产业结构基本相同,特别是在钢铁、石化、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规划》的实施将让原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得以深度融合,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以湖北为例,目前其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发达,可谓纵贯南北、连接东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将不仅让湖北原有的硬件优势得以发挥,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强与周边省份物流、信息、人才方面的整合与交换,从而借助物联网的发展释放巨大的增长动能。”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此外,业内人士分析称,对于长沙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地位被强化,既意味着可以因此更好地实现要素聚集,特别是聚集三省人才、资本、先进技术、项目资源,同时也将承担起更为重大的责任。武汉和南昌将与长沙建立起高度密切合作,但又带有良性竞争的竞合关系,长沙需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以更好地承担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角色作用。
  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其他城市,也将通过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席会议等渠道和机制,协调产业布局分工,强化产业合作衔接,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跨市、跨省产业集群。
  打破省际藩篱
  着力推动交通和要素市场一体化
  近年来,围绕促进中部崛起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部省份常常采取“各自为战”的发展策略。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例,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获得原则通过后,中部省份分别建立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中部省份普遍缺少相关产业的当时,示范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尽管这些示范区的具体承接对象不同,但仍产生了重复建设问题。而新《规划》强调跨区域协调发展,正是要避免在建设城市群问题上出现重三叠四现象。
  此次《规划》提出的六大任务,无一不是需要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突破“省际藩篱”、强调“跨区域”、重视“同心协力”才能实现的。
  那么,跨区域城市群究竟应当如何打破省际藩篱?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有各自的协调委员会来协调其分工协作。而环鄱阳湖城市群没有这样一个组织。现在国务院批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那么应当如何去协调三地发展呢?我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一个凌驾于三省之上的国家级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委员会或协调领导小组,或是城市群建设委员会,建议由政治局常委或委员,或是国家领导人担任委员会的主任,协调三省的政府来解决三省共同面临的区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道,这样的国家级协调委员会可协调解决三省共同面临的诸如长江中游流域保护、治理和开发的问题,区域性的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问题,三省区域层面金融同城、交通同网、信息同享、科技同兴、生态同建、环保同治等问题。三省必须形成利益共同体。委员会下面要设立职能性的、专业的联合协调委员会,例如交通一体化委员会、环境保护委员会等,形成长效协调机制。
  三地一体化最大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刘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根据中部的特点,首要突破口还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刘勇强调应当学习、复制武汉1+8都市圈的成功经验。把整个“中三角”的快速交通体系建设起来,在此基础上把物流完善。此外,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是另一大突破口。目前我国改革处于中间阶段,产品和服务市场是放开的,地方保护主义很少。在此背景下要进一步加快人口、土地、资金等要素的流动。
  以人口流动为例,刘勇建议,中部地区应当把户籍制度的口子放得更大一些,大胆进行试点,以促进三地人口流动,进而推进就地城镇化。一方面,同级城市之间户籍应当适度放开。特别是三省省会城市之间如何放开值得探索。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可以考虑把现在的中小城镇都自由放开,探索地市和省会城市之间应该如何推动人口自由流动。从这两方面着手聚集人口,提升中部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
  人移产业产业移人
  《规划》提出的一大主要任务是,产业协调发展。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基地,有序推进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去年的经济总量超过4.5万亿元,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后居第四位。而随着《规划》的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区域融合与协作有了统一的行动纲领。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当大力发展产业,只有依靠产业发展,尤其是二、三产业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而吸引周边农村以及西部居民来就业,使其取得较高收入。“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前提,也是城市群发展的应有之义。”肖金成非常看好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潜力。他表示,该地区科教力量和产业基础十分雄厚,包括装备制造、光电等产业都十分不错,将来有望打造成为沿海三大城市群之后又一个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方创琳表示,一定要靠制定优惠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另外要形成“人移产业、产业移人”相互结合的模式。一方面通过高级管理人才,高精尖人才等高级人才把产业带过去,另一方面,通过高端产业移人,把全球五百强的企业或者跨国公司总部以及高端制造业、先进服务业、互联网巨头等引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这样一来相应的技术人员、劳务人员就跟着进了,从而拉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进一步聚集。这就是产业移人的过程。当然,城市群人口不能过分集聚。人口过于密集会带来一系列现代城市病和城市群病。
  “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做好二级城市群的产业分工。”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指出,要围绕总体的功能定位确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业网络构成,进而结合各省的现实省情、区位特征、产业优势等进行科学论证;最后,通过专家论证和科学决策的方式,将各省重点选择发展的产业确定下来。
  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华认为,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关键是形成合理的城镇产业分工体系。要理顺城市群内核心城市和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分工关系,依托核心城市,以大带小,进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梯度建设,从而形成不同城市合理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顶端 Posted: 2015-04-16 15:29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Time now is:11-24 19:14,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