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TFT-LCD市场换技术:远离现实的梦想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nirco
级别: 学生


精华: 0
发帖: 293
威望: 398 点
金钱: 2516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46(小时)
注册时间:2009-02-15
最后登录:2011-11-01

 TFT-LCD市场换技术:远离现实的梦想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末介入LCD(液晶显示器)产业,并于2000年在长春正式投产了国内第一条LCD生产线。2000年后,为了占据和控制平板显示产业与技术的战略制高点,以夏普、三星为首的国际平板显示产业巨头携技术垄断推行全球扩张,对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实施了战略围剿。在国外对手激烈竞争和技术封锁的打击下,国内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产业十多年来的发展艰难而缓慢。

    截至目前,国内正式运行TFT-LCD生产线仅有4条第5代线,一条4.5代线,两条2.5代线和一条5代TFT彩膜生产线。至今,国内仅能生产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用中等尺寸和小尺寸面板产品,全球市场份额不足10%,尚没有液晶电视用大尺寸面板的生产能力。与几乎同时起步的韩国和台湾相比,我国TFT-LCD产业存在巨大差距,亟须大力发展。

    京东方与上广电是国内最早介入高世代TFT面板的企业。与京东方直接收购韩国生产线并获得了核心技术不同,上广电通过与外企合资的方式发展其面板产业。2003年11月,上广电与日本NEC合资成立上广电NEC,借助NEC的核心技术于2004年底建成了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条5代TFT生产线中的一条。

    上广电的经历向我们表明,要发展我国的TFT-LCD产业,仅仅单纯依赖与外资合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坚持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首先,要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缺失一直是钳制国内面板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开发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要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投入,建立产学研技术研发平台。

    二是政府需要加大对面板产业尤其是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建设一批高世代TFT-LCD生产线。一条高世代TFT生产线投资巨大(如一条6代线需要资金150-300亿元),而国内面板企业规模小,投资力量较弱,只有依靠政府的巨额资金支持,国内面板产业才能向更高代线发展。韩国三星在发展TFT初期曾连亏七年,但韩国产业银行始终给予支持,甚至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一次注资上百亿美元。

    三是促进配套产业发展。根据日、韩、台的产业发展经验,TFT-LCD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同步发展的原则,否则,发展是难以持久的。目前,国内面板企业所需关键材料完全依赖进口或外企,整个产业链明显失衡。因此,国家应加大配套产业扶持力度,促进整个产业的均衡发展。

    四是需要促进产业整合。面板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规模优势在该产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日、韩、台等全球领先的面板企业均具备很大的规模,最甚者已拥有十多条生产线。而反观国内企业,均只有一条生产线。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规模小、产量少、成本难以压缩、市场话语权轻。欲摆脱这种不利状况,产业整合是当务之急。无论是内资企业之间的整合还是同台湾企业的整合,只有把规模做大才有可能成为面板市场的定价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顶端 Posted: 2009-06-03 08:49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06-26 19:21,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