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帮助
|
Home首页
|
论坛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银行
|
订阅本帖更新
|
返回整站
社区服务
道具中心
风格切换
black
wind
green
blue
yellow
wind5
gray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新技术相关资讯
»
解密青蒿素产业链
>> 论坛官方观点
|- 元埔科技官方观点
|- 相关阐述
>> 产业化导引之理论与实务
|- 产业化导引理论与探讨
|- 产业化导引实务
|- 高新技术孵化与风险投资
|- 产业化的法规环境
>> 工业服务
|- 工业工程理论与实务
|- 工业设计案例
|- 企业与产品诊断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 学术交流
|- 新技术相关资讯
|- 专家学者观点
|- 学术活动
|- 技术公开与互助
>> 论坛管理
|- 公告
|- 发展建议
|- 投诉与申诉
|- 版主招聘
新 帖
本页主题:
解密青蒿素产业链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小
中
大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解密青蒿素产业链
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获奖而瞬间站在了聚光灯的焦点,作为青嵩素的重要发现者,屠呦呦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得到嘉奖,同时我国青蒿素坎坷的产业化之路也受到关注,从青蒿素提取工艺的研发者到国际市场上遇阻甚至沦落为原料药供应商……我国青蒿素产业正在大起大落中缓缓前行。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曾经,疟疾与结核病、艾滋病并称全球最严重传染病,有数据显示,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受影响最大的是儿童。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于1967年启动了一项代号523的绝密项目,该项目动用了超过60家科研机构及大约500名科学家,旨在研发一种新的抗疟疾药物。在搜寻整理了一系列草药和民间偏方后,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注意到了青蒿素对于疟疾的治疗功效,并首次研发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疗效的新型提取工艺。
随后,中国的医药工作者对青蒿素的研发不断深入,到1985年他们发明了青蒿素类复方或联合用药(ACT)。目前,以青蒿素为原料的药物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有销售,市场非常庞大,仅非洲每年就有超过2亿人次需要这种药物。也正因此,青蒿素曾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据公开资料显示,现今共有53条与青蒿素这一药物相关的药品批文,涉及16种产品,包括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等产品,共涉及24家药品生产企业,但真正形成规模的还是复星医药和昆明制药集团两家。
全球抗疟药公立采购市场至今仍然由瑞士诺华、法国赛诺菲等跨国公司占据,中国企业只能当原料提供商,为外企贴牌生产,或者付出高昂的营销代价在私立市场取得一席之地。而全球抗疟药市场中,公立市场占70%,私立市场只占30%。
尴尬的市场地位
不容否认的是,中国青蒿素药品的市场之路并不顺畅。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青蒿素药品的第一大市场是非洲,但由于此前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联系不够紧密,且在很多标准上难与国际接轨等原因,导致瑞士诺华等跨国药企在非洲市场上占据先机。
早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部分国家使用ACT,但严格的预认证过程成了中国生产的ACT进入国际市场的又一障碍,因为当时没有一家中国制药公司符合世卫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结果,诺华生产的复方蒿甲醚成了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标准的药品。同年,诺华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协议向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以成本价提供ACT。截至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与诺华协议到期的时候,诺华已经通过这一合约提供了7亿人份的青蒿素药品,使用诺华的药品也成为非洲医生的用药习惯。
眼看诺华大踏步进入非洲市场,中国药企则更多只能扮演原料药供应商的角色。据不完全统计,由于青蒿素原料和成药销售利润比约为1:20,所以处于产品价值链低端的中国企业没能在国际市场分到更多蛋糕。
但更令人忧心的是,中国的原料药生产商也在面临严峻考验。因多年来青蒿素药品的原料青蒿草只产于中国,在2005年,曾经出现国际市场疯抢我国青蒿素原料的场面,但此后我国很多企业盲目进入,导致了市场上出现供远大于求的局面,企业间恶性竞争,甚至出现假冒产品,这些都让中国青蒿素产业受损。如今,东非占据了青蒿素植物原料供应的20%。同时,替代性提取方法,例如在实验室环境下合成青蒿素,而不是从植物中进行分离,也已经被开发出来。中国在青蒿素原料上的优势在逐渐削弱。
不过,坎坷的市场化道路并没有让中国药企放弃希望。多家国内青蒿素药品生产企业还在不断叩响国际市场大门。另外,中国卫生援助项目包括援助非洲建设医院、抗疟疾诊所也推动了国产青蒿素药品全球化战略的实施。2006年11月,中国承诺在非洲建设30家医院并提供3750万美元的援助以用于提供青蒿素和建设30家抗疟疾中心。“商务部曾从昆明制药集团、上海复星医药集团、华方科泰采购青蒿素药品,作为援非物资,也为了将这些药企的产品推广到非洲市场,虽然困难重重,挤入一线用药面临多重阻碍,但始终在一步步推进。”商务部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
青蒿素概念股勿疯炒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屠呦呦因为青蒿素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消息一经传出,许多投资者便又开始习惯性地去思考A股的医药公司中是否会掀起一轮青蒿素概念股的炒作,如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予了在石墨烯开发领域具有“突破性研究”的两位俄裔科学家,这也带来了A股相关石墨烯概念股的炒作。
目前A股中有青蒿素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复星医药、昆药集团、华润双核、新和成、白云山以及浙江医药6家上市公司,以复星医药为例,其抗感染疾病治疗领域核心产品中的青蒿琥酯系列就涉及到青蒿素的应用,而昆药集团是诺华蒿甲醚原料的供应商,并且也拥有蒿甲醚针剂的生产批文,9月29日公司完成对华方科泰的收购后获得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等青蒿素类产品。“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医药板块及相关个股无疑将会直接受益,特别是具有青蒿素业务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迎来炒作良机。”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
昆药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汪力成表示,“目前青蒿抗疟产业属于慈善产业,主要被国际大制药公司诺华、赛诺菲等垄断,公司关联方青蒿素业务每年实现利润较低,因此需要长期培育才会使对上市公司有贡献”,而同昆药集团一样,截至目前具有青蒿素概念的上市公司中青蒿素对业绩的贡献占比都较小,业内人士表示,屠呦呦因为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标志着国际上对于中国在青蒿素研究上的认可,这样一来也能加大A股相关有青蒿素业务上市公司产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从而加大业绩,而这些更多是利好长期,投资者可适当参与短期炒作,但需要注意风险。
顶端
Posted: 2015-10-08 15:46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论坛官方观点
|- 元埔科技官方观点
|- 相关阐述
>> 产业化导引之理论与实务
|- 产业化导引理论与探讨
|- 产业化导引实务
|- 高新技术孵化与风险投资
|- 产业化的法规环境
>> 工业服务
|- 工业工程理论与实务
|- 工业设计案例
|- 企业与产品诊断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 学术交流
|- 新技术相关资讯
|- 专家学者观点
|- 学术活动
|- 技术公开与互助
>> 论坛管理
|- 公告
|- 发展建议
|- 投诉与申诉
|- 版主招聘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新技术相关资讯
Time now is:11-24 20:33,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