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大力发展我国汽车产业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nirco
级别: 学生


精华: 0
发帖: 293
威望: 398 点
金钱: 2516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46(小时)
注册时间:2009-02-15
最后登录:2011-11-01

 大力发展我国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力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汽车进入家庭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但也要看到,我国汽车保有量到2020年将超过1.5亿辆,年耗油将突破2.5亿吨,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严峻的能源环境约束之间矛盾异常尖锐。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它是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汽车产销量在1992年突破100万辆后,2007年突破800万辆,连续6年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汽车史上的奇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年汽车销量938万辆,增长率仅为6.7%,首次低于GDP增速。但今年一季度以来,车市率先回暖,全国乘用车销量达217.3万辆,同比增长18.9%。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

    我国汽车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汽车的市场需求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密切相关。世界经验表明,当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汽车需求会快速增长,汽车工业随之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中国当前正处于这样的历史时期。目前,中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38辆,距离世界平均水平120辆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汽车产业就业人数约200万,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上千万,汽车产业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会给全社会带来七个就业机会,它创造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将不断加快,中国汽车产销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两位数增长。有专家预计,到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达1200万辆至1300万辆。

    大力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政策建议

    鉴于发展汽车产业、扩大汽车消费的重要意义,当前,应把拓展汽车市场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措施之一,全面实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大力推进汽车行业自主创新

    汽车业在发达国家拉动经济增长都长达10年、20年甚至更长,所以开拓汽车市场、发展汽车产业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从长期来看,实现自主创新、壮大自主品牌是关键所在。当前,发达国家汽车厂商对我国技术封锁的现状并未改变,关系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混合动力、电子控制、智能化安全设施等产品至今都未放在中国生产。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壮大自主品牌,才能把汽车行业的利润更多地留在国内,让国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共享汽车业发展的成果。为此,一要增加支持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专项资金,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掌握车身、底盘开发技术及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的匹配技术和排气净化技术;突破碰撞安全性、NVH(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加大对自主品牌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二要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厂商生产自主品牌产品。在税收上加大对自主创新品牌生产、销售、维护的支持力度。同时,扩大出口信贷、买方信贷等融资强度,支持自主开发、自主品牌产品同时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发展。三要做好媒体宣传,为自主品牌汽车的消费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化自主产品在品牌的规划、传播力度、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表现,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时加强美誉度的建设。

    (2)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引领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方向,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当前,为汽车寻找清洁新能源已经成为各国汽车行业角逐的焦点,也是我国汽车业在新的起跑点上追赶世界汽车先进水平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也符合我国的国情,现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的时机比一些发达国家要有利,可以跨越他们走过的阶段。世界汽车业普遍预计,到2010年,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将迎来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高潮,未来10年至20年,将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国家“863”计划的引导下,经过国内骨干汽车企业和产学研联合团队近8年的研发,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构建了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研发体系,实现了小批量的整车生产能力和局部区域的商业化示范运行。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成功组织实施了奥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运输服务,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2008年12月,比亚迪汽车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模电动车正式上市,为我国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占领制高点争得了一席之地,说明我国完全有实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同其他国家一决高下。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振兴的突破口。但我国新能源汽车要走向实用化、产业化、规模化,还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二是完善鼓励政策和服务网络。为此,一要制定明确的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长期规划和阶段发展目标,指导企业做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准备,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和商业化进程。二要加快落实《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组织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市场准入和推广应用,促进技术与产品的成熟和成长。三要尽快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财税和补贴政策,体现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导向。四要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同时,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充气服务,为推广使用创造条件。

    (3)支持小排量汽车发展

    发展小排量汽车是减少汽车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应该把发展小排量汽车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当前,发展小排量汽车在全世界已是大势所趋,全球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车销量迅速增长,大排量的汽车、特别是SUV(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市场快速萎缩。然而,我国的情况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SUV增幅连创世界之最,而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却逐年下降,2007年,排量1.3升以下的乘用车销量仅占乘用车总销量的26%,市场占有率比上年下降了5.7个百分点,其中,排量1升以下的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24%,市场份额不足6%。大排量汽车的盛行造成我国机动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

    小排量汽车问题折射出社会风尚、消费模式,以及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问题。不久前燃油税的推出是对小排量汽车的强大支持。为了鼓励小排量汽车的发展,还应在购车税费上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要尽快清理阻碍小排量汽车的行业、地方政策,消除市场壁垒。要鼓励汽车企业在安全、舒适、个性化上多下功夫,生产出更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精品小排量车,改变小排量汽车粗糙、低档的形象,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

    (4)发展汽车消费信贷

    大宗消费品的信用消费,是市场经济消费需求实现的重要形式。近几年,由于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汽车市场竞争不规范、汽车价格波动较大等因素,汽车消费贷款风险较大,很多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坏账比例较高,银行对汽车消费的政策收紧,贷款数量持续下降。要在规范市场、防范风险的同时,鼓励银行增加汽车消费贷款,大力发展专业性的汽车金融公司。对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汽车贷款,可以比照住房消费贷款给予一定的利率下浮空间。特别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利率比购买传统能源汽车的利率更要优惠。针对银行业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可开发针对汽车贷款的保险品种,充分发挥保险业的功能,实现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和汽车业务的共同发展。

    (5)有效缓解难停车问题

    城市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汽车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当前,停车场从规划到审批再到建成管理,涉及市政、城管、国土局、建委、人防等多个部门,对于同一个停车场,土地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建设部门的城市规划交叉重叠甚至相互矛盾。一些住宅小区和商业建筑没有按照规定配建相应规模的停车设施,或者将原规划的停车场擅自改变用途。大部分停车场的管理权分散在酒店、商场等各个业主手里,缺乏统一管理。为此,完善城市停车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应尽快清理相关法规,明确管理职责,推进统一管理。

    此外,停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规模化的经营、专业化的管理和标准化的服务。政府应该实行鼓励、扶持停车场建设的政策,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停车场建设和经营领域。在停车收费定价上引入市场机制,让价格杠杆发挥作用,既调控供需,又保障建设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立体停车库节省土地资源,总体成本少于同等规模的地下停车库,还有智能控制、存取快捷的优点,应对建设立体车库、进行停车场投资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来源:经济日报
顶端 Posted: 2009-06-03 08:48 | [楼 主]
wtop
欢迎光临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专业论坛!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2
发帖: 416
威望: 425 点
金钱: 3969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0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1-20
最后登录:2021-07-31

 



[wtop] 强!
顶端 Posted: 2009-09-02 09:57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06-26 19:36,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