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帮助
|
Home首页
|
论坛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银行
|
订阅本帖更新
|
返回整站
社区服务
道具中心
风格切换
black
wind
green
blue
yellow
wind5
gray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
勇担创新重任 打造“千亿园区”——访湘潭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硕科
>> 论坛官方观点
|- 元埔科技官方观点
|- 相关阐述
>> 产业化导引之理论与实务
|- 产业化导引理论与探讨
|- 产业化导引实务
|- 高新技术孵化与风险投资
|- 产业化的法规环境
>> 工业服务
|- 工业工程理论与实务
|- 工业设计案例
|- 企业与产品诊断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 学术交流
|- 新技术相关资讯
|- 专家学者观点
|- 学术活动
|- 技术公开与互助
>> 论坛管理
|- 公告
|- 发展建议
|- 投诉与申诉
|- 版主招聘
新 帖
本页主题:
勇担创新重任 打造“千亿园区”——访湘潭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硕科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小
中
大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勇担创新重任 打造“千亿园区”——访湘潭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硕科
9月25日,国家能源风力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在湘电集团揭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风力发电电器设备分会成立暨专题研讨会同期举行。这标志着湘潭高新区携手湘电,引领风电产业朝着更高、更新、更强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也是湘潭高新区践行“转方式、调结构”的诸多行动之一。
近年来,湘潭高新区依托自主创新,立足新能源产业链群扩张、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园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8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成为践行“转方式、调结构”的典型园区。为了探究湘潭高新区“转方式、调结构”中的经验,本报记者专访了湘潭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硕科。
四大举措加快“转”与“调”
记者: “转方式、调结构”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湘潭高新区是如何推进这项工作的?
刘硕科: 中央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国家高新区应担当“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和引擎。为此,湘潭高新区从创新驱动入手,着重做了四方面工作。
第一,抓园区规划。园区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阵地,我们充分把握园区产业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战略引导园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土地集约”的整体目标,完善了新能源产业园、钢材深加工产业基地专项规划,为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四化两型”战略实施创造优良条件。
第二,抓自主创新,这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支撑。依托部、省、市共建的湘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我们完善了政务、技术、投融资、中介、商务五大服务体系;加大建立和申报各级技术创新平台力度,组建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和吸收湘电集团、江南集团等大型国企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使更多的技术创新资源聚集园区。
第三,抓结构优化,这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手段。一方面,我们大力推动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加强关键零部件研发,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提出在“十二五”末打造500亿元产值的风电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加强与华菱集团的战略合作,吸引深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共同打造钢材深加工产业基地,带动本地钢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更为重要的是,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推进机电检测、法律咨询、融资扶助等高端服务业在园区聚集。
第四,抓项目建设,这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不尽源泉。我们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调整项目建设和招商思路,促进项目建设由小而杂向大而优转型,招商工作由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型。
今年上半年,湘潭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这已是园区连续8年保持这样的增长水平,其中风电龙头企业湘电风能表现抢眼,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9.8%,税收增长2.4倍。湘潭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已占湘潭市的60%以上,成为湘潭“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
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
记者: 湘潭高新区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你认为,在促进园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哪些对“转方式、调结构”起到关键作用?
刘硕科: 近年来,湘潭高新区依托自主创新,立足新能源产业链群扩张,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转方式、调结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综合园区科技产业经济社会以及思想观念各个方面,我认为对“转方式、调结构”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坚定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我们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清楚地认识到高新区的发展不能图一时之快,而应求长久之好。创新是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对未来市场的培育和跨越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将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并且始终坚持。
其次,注重规划布局。目前湘潭市委、市政府对湘潭高新区未来产业空间做了重大调整,我们在土地调整未到位之前,就请专业部门在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规划了新能源产业园和钢材深加工产业基地,这两个特色专业园区都是依托湘潭本地大型国有企业强大的产业配套及科研优势规划的。比如钢材深加工产业基地的规划就是要引导湘潭钢铁集团在“十二五”期间将投资转向深加工领域,在不增加产能的情况下,大幅提升综合经济效益。这就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实质性内容,可为“两型社会”建设增色。
第三,搭建好平台。我们先后争取了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基地在湘潭高新区设立;依托各方支持,搭建了国家风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电机电气检测中心、国家能源风力发电研发(实验)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以湘电风能为龙头构筑了比较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链;联手全国高科技产业化创新委员会共同设立“全国高科技产业化(湘潭)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中试基地”。这些产业平台和创新平台为下一阶段湘潭高新区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
记者:湘潭高新区如何调整战略定位,更新发展理念,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刘硕科: 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湘潭高新区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一是在传统机电一体化产业领域中突出培育、发展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我们坚持高端引领,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成立了湘潭市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湘电风能为龙头的风电新能源装备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达到60%,国产化率达到了80%。
二是在坚持“保姆式”基础服务的同时,着力提供高端服务。我们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加强创新载体和公共技术服务、投融资等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创业和投资环境。2009年以来,园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园区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43.14亿元,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共计8879万元。
三是引进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我们引进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引进风险投资、担保等机构,努力使园区形成人才集聚、资金集聚的“洼地”,为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强大支撑。湘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己任,“兆瓦级风力发电机滑轮系统”等9个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园区新引进科技企业124家、中介机构16家、产学研合作平台11个,为创新企业的成长创造条件。
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
记者: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湘潭高新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将如何进行整体布局?
刘硕科: 湘潭高新区立足湘潭工业基础优势,将从两个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整体布局。
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在未来45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中,我们规划4500亩土地建设新能源产业园,规划5000亩土地建设湘潭钢材深加工产业基地。这两个产业充分利用湘潭的现有工业基础和湘电集团、湘钢集团的技术优势及人力资源,同时集聚了区域内的配套企业,有望在“十二五”末形成两个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之都”和“南方钢铁城”。
二是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抢抓国家大力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依托湘潭资源禀赋,集中资金、技术、人才力量,结合湘潭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优势,大力提升孵化器和加速器功能,选取1-2个符合产业定位、便于发挥优势的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植,力争在未来形成具有湘潭特色的新兴产业,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界共识。湘潭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区,承载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使命,将有哪些积极作为?
刘硕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国家高新区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快经济增长的新制高点。“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积极应对,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首先,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利用“十二五”规划的机遇,我们将立足现有优势和湘潭特色,依托本地专家智慧,充分听取具有国际视野的产业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意见,力争使园区的规划既立足现有优势和湘潭特色,又具有国际视野,真正指导我们走出一条个性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其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财税等政策扶持措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在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土地利用、财税、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帮助企业培育拓展市场。
第三,推进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系统,努力将湘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平台,提升核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 新能源产业是湘潭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湘潭高新区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具备了哪些优势?
刘硕科: 归结起来,目前湘潭高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比较优势。
研发创新能力领先。园区风电龙头企业湘电风能是我国大型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先驱,在国内率先研发了第一台13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研制出我国第一台300千瓦、600千瓦异步风力发电机,获得中国机械工业技术进步奖。“十一五”期间,湘电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直驱风机技术项目4个。湘潭高新区拥有国家级风电技术中心、国家级直驱风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检测中心等,具有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今年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5兆瓦直驱式永磁海上风机。今年,园区又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徐隆亚正式签约,合作建设“徐隆亚新能源电机电器研发基地”,其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政策支持力度大。湘潭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湘潭高新区发展风电产业的决定》、《关于支持湘潭高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决定》,从资金配套、优惠政策、配套服务等方面全力支持湘潭高新区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做大做强。国家发改委核准湘潭电机集团为兆瓦风力发电系统成套装备的产业化基地,确定湘潭高新区风电产业园为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园区,使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政策支持。去年,园区又新增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三块国家级牌子,为湘潭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和有效保障。
园区承载能力大大提升。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投入,以超常规的速度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编制完成了《风力发电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等,形成了“五横三纵”路网格局,水电气通信入地到户。更为重要的是,园区已聚集一批新能源企业与项目,形成了以兆瓦级永磁风力发电机总装、叶片、特大轴承、风电控制系统、偏航系统、减震器、骨架、刹车系统、升降机等为主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又引进了湘电新能源投资公司、江南新能源等大项目,产业吸引能力及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装备制造配套协作能力增强。湘潭高新区在引进、培育31家风电配套企业的基础上,组建了由湘电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和湖南省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依托的湘潭市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员企业可共享研发平台。这一联盟实现了湘潭风电科技和产业的强强联合,湘潭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条件已充分具备。
整合资源建设“千亿园区”
记者: 湘潭高新区目前在发展中面临哪些挑战,将如何应对?湘潭高新区如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刘硕科: 湘潭高新区目前在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另外本地产业链的延伸步伐较慢。我们很想引进民营企业参与产业配套,但是很难达成理想的合作。我最近花了很多精力与民营企业谈合作,希望大家拧成一股绳,加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
说到差异化发展,我们一直认为,“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我们首先围绕产业的比较优势,构建两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围绕风能、光伏、地热等新能源应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围绕湘钢母材的基础优势,打造中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精品钢材深加工产业基地。第二,形成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我们通过积极扩展空间,把产业发展平台做得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在风能项目技术创新研发上,充分运用国家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的政策支持,争取在完善产业配套的同时,不断提升和储备核心技术,利用国家风力技术重点实验室这一品牌和平台,在研发上下功夫,争取尽早出成果。第三,以个性化的政策支撑特色发展。我们按照湘潭市委、市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具有竞争力、可行性和配套性的“政策套餐”,将之落实到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中。同时,做大做强园区投融资平台,提升融资等服务水平,使高新区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沃土。
记者: 请你谈一谈湘潭高新区今后的战略目标、总体规划、发展愿景。
刘硕科: 未来5年,湘潭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定位,强力推动“四化两型”进程,实施“1221”工程,即坚定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这一目标,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和产业超常规发展两个能力,壮大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精品钢材深加工等两大主导产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将湘潭高新区建成千亿园区,使之成为湖南地区特色产业的聚集区、自主创新的引领区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
顶端
Posted: 2010-10-07 08:59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论坛官方观点
|- 元埔科技官方观点
|- 相关阐述
>> 产业化导引之理论与实务
|- 产业化导引理论与探讨
|- 产业化导引实务
|- 高新技术孵化与风险投资
|- 产业化的法规环境
>> 工业服务
|- 工业工程理论与实务
|- 工业设计案例
|- 企业与产品诊断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 学术交流
|- 新技术相关资讯
|- 专家学者观点
|- 学术活动
|- 技术公开与互助
>> 论坛管理
|- 公告
|- 发展建议
|- 投诉与申诉
|- 版主招聘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Time now is:04-05 01:29,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