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李邦河:“研而优则仕”对创新无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李邦河:“研而优则仕”对创新无益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先生生前的这一问曾引起广泛讨论。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邦河看来,教育的确需要大力改革,以成为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必须‘过五关,斩六将’”。

  “杰出人才成长通常可以分两步,第一步是打基础,第二步是在创新的环境中长期努力,而现在很多人才难过‘研而优则仕’这一关。”李邦河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不少显示出卓越创新才能的年轻人,他们已经走到了第二步。“可惜的是,有太多年轻人科研很出色,不久就听说当上了官,而从此也就听不到他在科研方面的新突破了。”

  李邦河表示,这种“研而优则仕”的现象,近10年来相当普遍。较之优秀的科研人员曾被作为“白专典型”受到歧视,“研而优则仕”则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但如果说教育不当会妨碍创新幼苗的出土,“研而优则仕”则使已长成中等大小的创新之树,不能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有人会说,这些人当官后还在搞科研。但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李邦河说,改革开放初期,曾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对科学家来说,时间就是成果。没有长时间全力以赴的努力,不可能成为大师。

  国际数学界有两个历史久远的大奖——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李邦河做过统计,在48位菲尔兹奖得主中,担任过所长、系主任、科研主管、院长、校长的13人,其中9人在得奖至少9年后任职,且任职大多仅3年。在48位沃尔夫奖得主中,担任过类似职务的17人,其中至少有12人任职时已经超过50岁,甚至有的已70岁。

  “由此可见,大数学家是不在创新高峰期当领导的。”李邦河说,古人立志,就有“不为良相,即为名医”的选择。从政和从医,历来就是不同的路。“我们当然需要一批兼具管理才能的优秀科学家去当官,但应该在他们过了创新的高峰期之后。”

  李邦河认为,出现“一冒尖就当官”的现象,与对“领军人物”一词的模糊认识密切相关。“什么样的人是科学界的‘领军人物’,正确的理解只能有一个:是以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引领科学潮流的人物,而不是官。20世纪最大的领军人物无疑是爱因斯坦,但他并不是官。”

  在现实中,“领军人物”混同于官的现象屡见不鲜。李邦河就曾发现某单位在介绍百人计划的成绩时,培养了93名所局级以上的干部被列为第二项。在李邦河看来:“如果不刹住‘研而优则仕’之风,造就能与强盛的国力相配的大师队伍就没有可能。”

  李邦河表示,“研而优则仕”对创新无益。

顶端 Posted: 2010-03-17 09:16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11-24 21:23,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