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长江经济带:“龙头龙身龙尾”有待协调舞动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长江经济带:“龙头龙身龙尾”有待协调舞动

       市场割据、产业雷同,面对长江经济带目前的发展瓶颈,一些专家认为,长江经济带应尽快明确为统一的国家战略,在全国率先实现经济一体化,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造和积累经验。

  缺乏协作平台难以有效对接

  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沿江各省市政府和部门均认为,相互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产业互补,促进共同发展。然而,各地都感到缺乏良好的协作机制与平台,难以实现有效对接与合作。

  早在20年前,沿江的南通、南京、武汉、重庆等29个重点城市就曾合作建立了经济协调会制度,这是长江流域建立的惟一一个跨省市经济协调合作平台,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各城市就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通报。

  南通市发改委一位曾多次参与经济协调会的人士表示,由于协调会层次较低,各城市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会议基本上是务虚,日渐流于形式。

  一位参加过经济协调会的官员感慨地说:“没有分工就不会实现互补,都想唱主角,不愿当配角,长江经济带将永远是个割裂的经济带。” 以长江水运为例,由于上下游、干支流缺乏联动机制,长江中上游货运量与下游相比相差悬殊,无法匹配,严重制约“黄金水道”效益的发挥。

  据长江航务管理局统计,2009年长江中上游地区完成货物吞吐量分别为1.83亿吨和8898万吨,占长江货物总吞吐量的14.4%和7.1%,而下游地区货物吞吐量则占到长江货物总吞吐量的78.5%。

  目前,长江中上游港口大多限于传统的装卸和集疏运中转业务,集装箱码头少,吞吐量比重小,规模化、专业化、枢纽化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物流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干支流联运机制,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程度低,船舶平均吨位小,仅为800吨,远低于欧美国家。

  急需成立跨流域管理机构

  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认为,长江经济带涉及七省二市,经济规划、投资建设、产业布局等都是由各省市负责实施,当前急需有一个跨流域、权威的管理机构研究、制定长江经济带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他举例说,一些存在重大环境隐患的项目,如果布局不当和发生重大污染事故,不可避免地会对下游广大地区造成危害;在长江下游建设跨江大桥,如果设计不当,会对长江航运能力发挥造成刚性约束等。

  目前,负责长江流域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家,一家是水利部派出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要侧重长江水资源管理;另外一家是交通运输部派出机构长江航务管理局,主要侧重长江航运管理。

  一些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认为,长江水利委员会与长江航务管理局对长江流域的管理就如同“小马拉大车”,各自的管理职能比较单一,且属于部委的派出机构,只能就自身职责侧重管理,很难承担起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制定、管理的重任。同时,当前各自为政、“分灶吃饭”的省级管理体制也决定了沿江各省市难以站在全局高度考虑自身发展。

  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成员朱荣林指出,管理体制弊端势必使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出现决策主体与利益主体背离、管理边界与功能边界错位、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失衡等问题,造成各省市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严重。他认为,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除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外,中央还应对沿江省市确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改变当前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机制。现实的考核机制使沿江各省市不同程度地患上“投资饥渴症”,特别是长江中上游的一些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盲目发展高耗能、大耗水、污染重的项目,为今后发展埋下隐患。

  朱荣林说:“不在考核机制上进行创新,长江经济带将难以实现协调、和谐发展。”

  让长江经济巨龙早日腾飞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认为,为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步伐,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作用,应尽快将长江经济带明确为统一的国家战略。

  目前,尽管长江经济带的概念已经提出,并日渐成为社会共识,形成了长三角经济圈、南京经济圈、皖江经济带、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区等,但出台的相关规划、措施等都是局部的,应尽早制定针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全局性规划和发展战略。

  同时,应建立权威区域管理机构,加强区域规划和管理。可以考虑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负责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管理和协调职能的机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确定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编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工程的合理布局,明确各地区的功能分工定位,健全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协调互动机制。同时,制定区域性法律法规,为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此外,应打破行政壁垒,建设长江共同市场,实现经济一体化。可以借鉴欧盟经验,打破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市的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共同市场,促进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打破“小而全”,逐步建立分工合理、定位清晰的市场形成机制,引导产业转移,互相配套,形成长江经济带产业集群,实现经济一体化。

顶端 Posted: 2010-09-17 10:02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Time now is:04-05 01:23,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