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企业诊断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总述
俗话说,“人吃五谷生百病。”“树有生疤长节,人有头痛脑热。”做企业如同做人的道理一样,因为出身背景、成长环境、从事行业、命运机遇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总会有自身的缺陷,都难免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些迷茫,走一些弯路;在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打一些乱仗,犯一些错误。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历史,有的是妙手回春的神医,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因此,几千年来的国人智慧共同沉积下一部中医文化,它强调“辨症施治”,强调“对症下药”。但无论是“施治”也好,“下药”也罢,最重要的是这个“症”,如果辨清了这个“症”就知道可否治疗,如何施治,如何下药了。如果辨不清这个“症”,那么所有的工作就无从做起,更不用说医治了。用马列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就应该叫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是无数中医先贤悬壶济世,用不息生命和顽强意志换取的宝贵经验,也是浩瀚典籍和各派思想中的共同经典。
既然“辨症”如此重要,那么本书将重点讲述如何认识企业现存的问题,如何客观的分析整个企业存在好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然后通过案例来启发企业经营决策者自己来进行“对症下药,依法施治”。
诊断,是医学上常用的术语,其含义是以观察、把脉的方法判断病人的病情和病因,并开出治疗处方。诊断借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上,就形成了企业诊断。一般来说,企业诊断就是一门诊治企业疾病的科学。通过调研、与企业管理人员合作,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找出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善方案并指导实施,谋求企业兴旺发达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企业诊断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或者顾问、咨询等等。企业管理是企业自身的一项基本活动,就如同是人就需要进食和呼吸一样。任何一个企业,有经营就必然存在管理。而顾问、咨询等其它形式针对企业的服务仅仅只能分析论证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一定负责帮助实施这些方案,甚至不会对这些方案的实施程度进行跟踪,更不会对这些方案的实施结果承担责任。而企业诊断不同,它常常还包括指导实施过程并承担相关后果。
企业诊断也不同于体系审核、管理评审。质量体系审核的含义:ISO8402:1994术语标准没有单独给出定义,只对质量审核给出了定义,但它包含了质量体系审核。ISO8402:1994对质量审核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体系审核有内审和外审之别,不管是内审或外审,都是对实际开展的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计划文件的检查和评价。管理评审的含义:管理评审实际就是质量体系评审,ISO8402:1994标准规定的定义是:“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正式评价”。
管理评审是以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为评价基准,对体系文件的适应性和质量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体系审核的结果有时是管理评审的输入,即管理评审要对体系审核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从上述三者的含义来看,三者最大的共同点都是通过调查、评价、提出问题,促使企业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素质;其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在于它们检查、评价管理工作的范围和要求不同。体系审核、管理评审的检查、评价范围,仅限于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方面,其范围较窄。而企业诊断则包括了企业经营战略和生产经营的全部工作,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仅是其诊断的一个方面。
正所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医国指的是经济政治方面,医人指的是人际组织方面,医病便是医学健康方面。目前在大家普遍看来,“诊断”就是中医的医人之术,认为主要是治疗人的疾病的。当中医诊断的理论提升和发展到“医道”的层次,所应用的对象就扩大到所有具有生命属性的事物。包括:国家、社会、经济系统、企业等等。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医道之诊断应用于企业便成为了企业的诊断管理之道。
2、相关术语
1.企业法人人格化。企业是法人,法人与自然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亦有“人生观”——经营目的,以及情感——喜怒哀乐;它亦有“大脑”、“神经系统”、“筋腱”、“五脏六腑”……生老病死。运用类同学的方法,可以把企业法人与自然人的特征一一对照,把法人人格化。把法人人格化不是文字游戏,它可使我们能准确、形象地把握企业的生命历程及各系统各部分功能,以促使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补充营养,加强锻炼,进行保健,延年益寿。例如,企业的领导层如人之大脑,企业的技术部门如人之生殖系统,企业软性综合管理部门(如企管部门、办公室)如人之筋腱,企业的每个岗位如人之细胞。
2.企业“人生观”。“企业的人生观”——企业存在的目的,或称经营的目的。有的企业为盈利可以把偷、抢、骗、诋毁他人、损害环境等全用上;有的企业守法经营,诚信互利,热爱公益;有的企业以民族振兴为己任,从长远来看后两类企业是有存在价值、有生命力的。
3.企业寿命。企业的寿命决定于企业的生存环境(如政治、政策、市场、周边人文地理条件),更决定于企业自身先天素质(创立条件)和后天素质(经营管理)。能适应生存环境的企业管理使企业长寿,但没有长生不老的企业,也没有最好的企业管理,只有更好的企业管理。
· 目前世界上寿命最高的企业1288岁(斯多拉,STORA)。70年代末以来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平均寿命40~42岁,我国集团公司平均7~8岁,小企业平均3~4岁,可见我国的企业生存环境和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差。 4.企业保健。企业经常会生病。企业生病像人一样,一是靠自我调养,二是要请医生看病。我国企业习惯于自我调养或听天由命,不习惯于上医院“看院”(企业管理诊断、咨询)。这在企业本身也许是受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传统影响,不懂得管理咨询的作用,同时也与我国“缺医少药”(管理咨询不发达,缺乏咨询机构及管理专家)有关。医生是一种职业,他比病人自己更能准确地诊断病症,对症下药,辩证施治。就是健康的企业也有必要进行保健。现在都在谈论怎样培养、造就一批企业家队伍,可是几乎没有人呼吁建一批企业医院,培养一批医生,这是管理的一个悲哀。 5.现代企业。多少企业都把现代企业定位为自己的管理目标。什么是现代企业?有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不等于是现代企业,那些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虚有其名,公司章程束之高阁的企业是在自欺欺人。领导体制和组织都不健全,权责无制约的企业,能成为现代企业吗?即使是基本按现代企业体制运作的企业,也不一定是现代企业。现代企业的核心是理念的现代化带来的管理思想、方法的现代化。 6.知识企业。知识经济是宏观的概念,知识企业是微观的概念。知识经济的源头在教育与科技;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在企业。只有有了大量知识企业的国家才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企业的特征是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先进性,具有很强的知识整合能力,从而有生机勃勃的创新能力。企业要挑战知识经济,最根本的是把自己培育成知识企业。 7.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并非无可取之处,民营企业也有其短处。国有企业本有人才与管理优势,例如,机构健全,办事有程序、管理有规范,并非不好,本属优势;只是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呆板的劣势限制了其优势的发挥。民营企业优势与劣势与国有企业正好相反。两者谁也不用看不起谁。民营企业能取国有企业管理之长,国有企业通过重组改造重塑机制,均有强劲发展势头。千条江河归大海,不管民营、国营、国有控股、外资企业,只有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管理才有发展的前景。
· 8.外企。外企(包括港台企业)大部分比国内企业经营有方、管理有术、技术先进、有竞争力,方法都值得学习。但外企亦有多种类型,并不是凡外企的经营管理模式、方法都值得学习。少数港、台、韩、日企业仍然是资本主义初期那种把员工当经济人的管理思想,实行工头式人治管理方法,把内地的员工当作愚民对待。他们的经营方针是能剥就剥,能削就削,反正大本营不在中国,赚不到就撤。出于这种经营动机,实行12小时工作时间,与社会隔离禁锢型纪律,多如牛毛的扣罚条例,剥夺员工尊严。我们能向他们学习吗?不仅不能向它们学习,就是允许这样的外企不法行为存在都是我们国家、民族的耻辱。可是我们有的企业,效仿了它们,还振振有词:“广东××企业都是这样的。” 9.企业家与经营者。企业家——经营企业的行家,经营者——经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因此,企业家是必然胜任的经营者,经营者不一定称得上企业家。企业家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企业家必是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行家;二是企业家必有独到的管理创新能力;三是企业家有超常的胆识和经营成功的非常业绩。
10.经营。经营的本义是“筹划营谋”,它的活动形式是决策。“筹划营谋”什么?人要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达到人生的目标?要进行思索、规划;企业更要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企业,怎样办企业,怎样达到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筹划、决策。不知对“经营”的本义有多少企业进行过认真的思考,自问自解。至少那些既无明确方针目标,又无经营战略的企业是对“经营”不尽了了。中国企业寿命比较短,与此有极大关系。 11.经营机制。是由企业体制、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自然形成的企业运行方式及规律。尽管经营机制有多种多样的分法,但它们都共同制约着企业的活力、生存和发展。说到机制,出现得最多的是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但它从属于企业的组织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制约着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它是企业最重要的机制。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企业体制、组织结构及管理规范。 12.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其本质是执行经营决策,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监控、指挥、协调。它的活动方式是“理”(规范的设计)与“管”(规范的实施)。 管理是科学。有人说:管理不是科学。我却以为管理是很难掌握的科学领域。管理科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个领域或一个知识体系。诸如工业心理学、组织管理学、行为科学以至分类学等均是管理科学研究的范畴。科学的本质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客观真理。“管理不是科学”,则说管理无客观规律可循。管理科学,涉及的学科太多,因素太杂,很难掌握,但不是没有规律。例如行为科学中有一个人的“五大需要”规律,如果企业行为符合员工五大需要规律,就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就是科学。
13.经营与管理。企业运作中,很难把经营与管理截然分开。经营中包含着管理,例如,决策的组织,决策的程序,决策的实施是经营过程的管理;管理也包含经营,例如,管理资源(人力、物力)的配备,管理模式、体系的确定,即是经营决策问题。管理有广义的管理,广义的管理包括经营领域;狭义的管理是与“经营”、“技术”、“生产”领域并列的概念。
二、应用价值
1、企业诊断可以通过现象看本质。
从企业表面发生的异常情况中透析企业存在在问题。也就是通过病状了解病症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达到对症施治,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克服“头痛抓头,脚疼顾脚”打乱仗,一窝蜂的混乱局面。每一件小事的发生其实都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很多时候都是细节决定成败,企业诊断必须关注细节。这样才能发现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路径。有助于企业领导者养成研究过程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关注企业决策的过程、执行的过程、成功的过程、失败的过程,关注过程中的细节,从中发现规律和管理的关键元素。通过有效沟通把个别人的经验变成一个团队的经验,个别人的教训变成一个团队的教训,个别人的亮点变成一个团队的职业习惯。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队伍状况、行业状况;人、财、物、关系资源;干部的选择、培养和评估方法等。从财务报表,看经营状况;从第三方数据,看企业的竞争态势;从一线状态,看服务,看流程落实;从工作环境、工作纪律看基础管理。
2、企业诊断可使企业知已知彼,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采取对策,从而达到增强企业营利能力,延长企业寿命的目的。
据全国工商联合会统计并编写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民企平均寿命为2.9年。其中,寿命不足五年的占60%,寿命十年以上的为15%。当然造成民营企业寿命不长的原因很多,也有必然的历史经济规律。我们认为,企业自身的先天缺陷是一部分原因,后天的经营管理不善是另外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专门的诊断服务机构和人员,缺少系统的诊断意识和诊断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中国民营企业都生活在一个“缺医少药”的时代,而自身又不懂得如何强保健,不知道如何来锻炼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人只有在发现和认识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研究和改造社会。企业诊断,可以企业使成员明确需要倡导什么、防止什么,使企业自身高效、有序、健康的发展。
3、通过企业诊断可以促进管理改善,提高经营成效水平。
开展企业诊断,特别是企业主或经营决策者亲自主持或参与企业诊断,可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运作的现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强项、弱点和问题点都可掌握的一清二楚;企业主或经营决策者就可使企业经营扬长补短,就可针对问题点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成效的水平。对年度方针目标实施进行诊断就可掌握年度方针目标进展情况,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通过印发诊断报告,提出的改进建议和企业主或经营决策者提出的要求,就可对实现年度经营方针和目标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提高目标的实现率。
4、为企业发展策划提供必要的依据。
企业制订或调整经营战略和编制企业发展规划时,企业经营现状和自身的条件是重要的依据之一。通过企业诊断和编写的诊断报告,就可满足企业发展策划的需要。企业策划是奠基一个企业骨干和主体框架的基石,同时也是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航标。每个成型的公司都应该有专门的企划机构和办公人员。企划部门的具体职责就是组织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作出具体的设计和安排。它的存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到企业远景规划的制定和逐步实施,各个部门的设置与具体分工,小到各部门每项具体经营管理活动的建议与可行性分析。都必须有创新的思路和成套的计划访案。因为只有做到这样,才可能使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忙而不乱。才能有利于实现对企业的科学管理、规范管理,进而与国内甚至国际上的一些大型名牌企业接轨。
5、可以弥补企业主和企业经营决策者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企业主或经营决策者希望企业生产各方面都能作到出色,但由于受知识水平和能力所限,很难亲自去各个经营工作领域中进行调查和推动。通过企业诊断,就可为主或经营决策者提供各个经营领域中存在主要问题和改善的方案。这样,就可弥补主或经营决策者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6、企业主或高层决策者亲自体验诊断过程还有一下几个好处:
一是能够迫使企业主或高层决策者必须学习拟诊断领域的专业管理知识,从而促进企业主或经营决策者提高自身的素质。二是可以使企业主或经营决策者亲自深入企业各个领域进行调查,从而可掌握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掌握那些有问题但平日下属不愿汇报的实际情况。三是通过企业主或经营决策者亲自诊断,深入基层交谈,使企业主或经营决策者与员工的关系得到改善,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的纵向畅通。四是企业主或经营决策者亲自深入各部门进行调查诊断,与基层干部或一线员工研究改进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本身对员工就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三、学科范围及关联关系
搞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诊断更是如此。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体系,更重要的分析事实和判断事理的能力。因此,企业诊断就不可能是一门单独的学科了,它涉及到系统学、逻辑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管理学、宗教学、哲学、会计学、工程学等很多学科的东西。它与其它很多学科的关系都非常密切,以下分析和介绍几个关系最大,联系最密切的学科。
1、系统学:
系统学是研究系统结构与功能(包括演化、协同和控制)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从根本上来说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系统规律的认识,另一个是在认识系统规律的基础上如何控制系统。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系统结构、子系统协同,以及系统功能在系统环境作用下的演化规律。第二个方面则是把控制的思想和理论引入到系统学。如同认识客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一样,人们认识系统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系统。
企业本身是一个社会单元形式,它属于一个简单巨系统,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因为人的原因也存在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系统学对企业诊断可以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在进行企业诊断时找到一个基本的切入点并搭建一个进行相关诊断活动的平台,可以使人全面审视企业整体这幅五彩斑斓的图画。
2、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人类的一切思维活动和知识领域都要应用逻辑,离不开逻辑。人类的思维、认识和表达交际都要借助于逻辑,以它为必要工具。它有全人类性,而没有民族性和阶级性。逻辑形式与规律的知识,从人类思维表达实际中概括出来,反过来对人们认识和交际活动起作用。它是探求真理,驳斥谬误的辅助方法,说话,写文章,交流思想,都要借助它,它有助于表达的准确性和交际的有效性等。企业诊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就是一种社会单元形式的思维活动,本身就离不开逻辑学的一般基础。
3、政治学
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与政策背景。只有充分学好政治、利用好政策,企业才不会碰到“雷区”,也才能得到最理想的发展。从政治和政策的需求中,可以挖掘出很好的市场商机。与政府修好,是最大的公关。把握政策,是最大的效益。这是企业保证自己生存环境的必然
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哈默,是第一个与苏联做生意的人,并由此而获得极大的商机。他的核心理念是:“企业就像树,而政治就是环境。树的好坏,与环境密切相关。哪有企业家能够不关心环境的呢?” 学好政治、用好政策,企业才不会碰到“雷区”。温州著名企业家、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对此也有同样的体会:“作为一个企业,政治应该是天,天气好的话,出太阳了,被子霉了可以晒晒呀!外面刮风下大雨,你却拿被子出去,肯定不合时宜嘛。企业要做大,必须有一个好的政治环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因素。而政治就是天时,就是企业最大的发展基础。
4、经济学
在中国古汉语中,早有“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科学。一般来说,持有不同阶级立场的经济学家,对同样的社会经济现象,往往持有不同的观点,研究时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侧重点。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比较流行的一个定义,认为它研究人们既定的目的与具有不同用途供选择的手段之间的关系,即认为人们要满足的欲望是众多的,而一定时期作为满足欲望手段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用于某个目的就不能用于其他目的,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人们在以有限的资源满足众多的欲望时怎样作出合理的选择。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间,多数认为它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体系,即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在于揭露各个阶级社会的阶级剥削。有的则认为它研究人类社会各个阶段上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以及灭亡的规律,因此,它既要研究生产关系,也要研究与之相结合的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状况及其发展规律。
我们认为,不管它的概念如何界定,但它的研究对象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诊断都有着很大的参考作用和指导价值。
5、人类学
人类学试图依据人类的生物特徵和文化特徵,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以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主宰世界的“万物之灵长”——人。公司的基本构成元素并不能只理解为资金、市场、管理,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一个企业是由很多责任心、上进心、团队精神的人组成,特别是对一个有着很强生命力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每名员工都应充分理解公司与个人的关系,每名员工都是公司的构成因素、都是公司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公司的发展又决定着每名员工的个人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强调“我们的公司”,公司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而不是老板或股东的公司。公司是老板、股东以及公司所有员工能力的发挥平台,是实现我们所有每一个人个人价值的舞台。
作为企业,要树立完善的价值观,这其中包括:时间观念、纪律约束观念、开放意识观念、竞争意识观念、效率意识观念等,这是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观念的转变,无不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促进的作用。而观念的建立,必须要依靠企业树立的文化价值观去完成和实施。这些都需要一定的人类学知识。
6、管理学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他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理的顺,二是要管的住。它是企业的基础,是为经营这个“龙头”服务的。在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是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最大武器,它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系统软件。搞企业诊断,必须要懂得管理,必须要学习并掌握管理知识,同时还要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问题。
7、伦理学
在西方,伦理学一词源出希腊文ετησs,意为风俗、习惯、性格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它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现象,而且包括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
在中国,是一个“理”大于“法”的社会,这个是由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背景决定的。所谓“理”就是伦理、道德。我们在中国搞企业、管理中国人,需要的是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文化、法家的制度、兵家的战术。这些都需要研究道德现象,必须伦理学的知识和理论。
8、创造学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因为创造发明是人类劳动中最高级、最活跃、最复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人类追求新的有价值的功能系统。人的关键在于思维和活动能力,那么企业的关键在于生产经营能力。有的企业片面的强调管理,认为只要管理好就可以出效益,其实是走入了一种误区。在计划经济年代,商品市场需求过大,生产不足,属于卖方市场。在那种情况下,只要能生产出产品就有销路,所以完全可以靠管理吃饭,向管理要效益是实实在在的。但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了,产品过剩,需求有限,完全转变成了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求成了企业的最高领导,经营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管理。企业经营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它不像管理,管理可以学习,可以借鉴;而经营不行,它一定的创新,这就需要创造性。
9、另外还有哲学、数学、文学、会计学、工程学等等其它基础学科和企业涉及的专业学科,都对企业诊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些都是企业诊断学的使用工具。
四、方法步逐
中医治病,有两大方法论。一曰辨症施治;一曰整体思维。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辨别症状而后实施治疗,是完全正确的思维模式,这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整体思维”强调“系统论”,搞好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搞企业诊断也需要一个步骤体系,这样才能忙而不乱。因此,笔者把企业诊断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企业诊断的第一步就是调查研究。这一步包括搜集基础数据、观察经营现象、掌握企业文化动态、了解组织构架、调查行业规律等等。也就是要统计和摸清所有的企业“病状”。在这个阶段中,要进行的工作是明察暗访、个别座谈、重点观察、普遍统计。这就是中医辩症的“望”。
企业诊断的第二步就是“会诊”,也就是开会,大量的开会。召集企业诊断专家、企业决策者、企业管理者、经营活动执行者、主要客户等各个层面的人先按照需要分组开会,再集体开会,广泛征集意见。这个阶段诊断者的主要任务是“问”和“听”,言为心声,每个人每一条意见、每一句话、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有他自己的目的,这些细节都要留心观察、详细记录,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可能就隐藏着重大隐情。在引导和记录中过程不要仅仅只听言中之意,更重要的是还要听“言外之音”。所有的发言,甚至到会情况,每个与会人员的态度都要详细的记录。通过这些会议及相关说辞,进一步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这就是中医辩症的“闻”和“问”。
企业诊断的第三步是验证,也就是调查取证。通过运行测试,客户走访,岗位替换体验等方式验证所有掌握到的信息的真实性,并对这些真假性作出相关区分。然后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再汇集各条意见,对每个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对相关意见和方案要进行秘密测试,这个是诊断过程。这就是中医辩症的“切”,找出病根。
企业诊断的第四步就是分析。召集各学科各行业各层次的专家,对所有掌握的信息进行深层次剖析。每个人对所有问题都要作出分析意见,同样一个问题,看带的角度不同,眼光不同,结果就不同。所以,我们需要用集体智慧来研究单个问题。然后再综合每个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得出一个综合结论。
企业诊断的第五步是结论,这个包括做出结论报告和提出诊治措施。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整个企业诊断结果客观、公正、完整、系统的提供给企业。然后做出相应的诊治方案。
企业诊断的最后一步就是跟踪整改。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它不光包括对企业现有的、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解决,而且还要预防将会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矛盾。
五、主要任务
综上所述,企业诊断已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服务行业,其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帮助企业找出或判断生产经营上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二是跟踪指导实施改进方案,并协助企业解决实施整治过程中的具体困难,这个是开单下药的治疗过程;
三是传授经营管理理论和科学方法,培训各级管理干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水平和抗衰老能力,这个是日常保健方法的传授,增强企业的“体质”。
六、企业诊断的发展历史简述
企业诊断起源于美国,美国称之为管理咨询。美国早在十九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管理咨询服务。当时的欧美企业,往往资产的所有者就是企业的经营者,由于这些人中有些不善于经营,致使企业萧条,甚至濒临倒闭。为了摆脱困难的处境,往往求助于社会上的技术咨询机构,请这些机构派专家或经营顾问到企业进行诊断。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中小企业为了同大企业竞争,但它们又缺乏人才,只好求助于社会上的技术咨询机构,对企业进行诊断。在这种需求形势下,企业诊断就在欧美国家逐步地发展起来。目前美国已有咨询公司2500多家,一些大型咨询公司的分支遍及世界各地,还有数以万计的个人咨询服务站,每年营业额高达20多亿美元。日本的企业诊断,是学习欧美的做法,近十几年发展很快。日本企业诊断发展快的原因,与美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的原因相同。日本中小企业约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9%,占企业总人数的70%左右,占全部企业销售额的50%,它们在日本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些企业生活福利条件差,同大企业相比,人材相当缺乏,无法同大企业竞争。日本政府为了控制大企业垄断,扶持中小企业,提倡企业诊断制度。1948年日本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诊断实施基本纲要》。由于政府提倡,再加上诊断确实有效果,所以企业诊断发展很快,很多以诊断为职业的民间团体也就应运而生。到八十年代后期,日本从事企业诊断的经营顾问和诊断士有3万多人,这些人都是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又经过一年的专门训练,结业时经过严格考试合格后,发给诊断士资格证书。日本的企业诊断对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企业诊断是随着TQM引进的。原机械工业部是我国开展企业诊断最早的部门,早在1981年,机械部就曾对成都量刃具厂、南京第二机床厂、上海变压器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过诊断。以后,中国企协、中国质协以及各省市和各行业协会都增设了咨询机构,开展过企业诊断,只不过当时都是为了创省、部、国家质量管理奖而进行企业诊断的。1991年创奖停止,企业诊断也就随之减少直至停止。到1993年,为了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和进行体系认证,企业需要诊断,社会上随之出现了为了贯标认证的咨询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几十家。近一年多来,诞生了若干个指导企业搞好经营的顾问公司。它们服务的领域和范围虽然不同,但都是社会上的咨询服务机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市场竞争形势的发展,指导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顾问公司将会迅速地发展增多起来。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本专门研究企业诊断理论和实践体系并且相互结合的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