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产业集群发展与知识创新
2009-2-3 来源:光明日报 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等的成功,使集群化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理想模式。在这些区域,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和相关机构聚集,彼此分工合作、协同创新,通过增加增值链相互联系取得了巨大的协作经济效益。实践表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明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优势的突破口,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产业发展有着一定的阶段性,按照波特提出的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四阶段理论,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要素驱动阶段向投资驱动阶段转化的过程中。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是从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利用为特征的粗放式线性发展模式逐渐转向更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高产出的集约型模式转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作为由先导性技术发展起来的产业群,能够从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对集群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引导资源和人才向技术占优的行业与企业聚集,推动行业与企业的技术进步及制度创新,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的目的。
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目前在经济、科技、教育、社会等各方面都已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高等学校、重点研究机构以及重点企业对高新技术的跟踪和把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条件已经具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是我国产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产业素质低下的难题,而且能够保证产业结构优化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是新阶段完成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
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来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与传统产业集群有着很大差异。形成传统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关联度与市场因素,其导向是对最低成本的追逐;而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及成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部分:技术创新、制度以及文化,其导向在于对知识创新的追求。正是由于某一区域拥有知识创新的优势,才使得众多企业、资金、人才向该区域集聚,逐渐形成一整套相应的制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文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知识创新最终体现在产品的创新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将产业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必然有非常强的研发、创新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高新技术产品的高利润吸引了众多的企业争相开发,形成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始终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才能保证产品的高利润和企业的高成长。一旦终止知识创新步伐,企业就会面临危机。因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旦脱离了知识创新,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也就无从发挥。
构建高效的知识创新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合理引导高新技术创业型人才向高技术产业集群集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核心是高新技术知识和高新技术人才的集群,特别是高新技术创业型人才的集群。应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区域的人才、资源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规划,引导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流动。建立一套完善的官、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创造良好的创业和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相关专业的高新技术创业型人才向本地区聚集。同时,根据资源禀赋优势,制定相应的区域产业政策,引导区域内产业向优势产业聚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发展方式,为知识创新提供平台和支持。
第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的本质是形成知识与技术的创造、扩散、转移与共享机制。在构建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与技术的产品化、市场化。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知识创造能力,归根结底依赖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支持,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是在以FDI模式引进的基础上形成的,与区域经济及区域创新体系之间的联系不强,这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内生发展能力。各级政府应以国家创新政策和区域政策为基础,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区域创新的投入,最大程度调动区域创新资源为本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为外界资源的融入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政府还应积极创造大学、研究机构等智力组织与企业间交流的机会,充当创新主体与创新市场之间的桥梁。
第三,积极推动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发展,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是知识创新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长的必要条件。通过多层次、多元化区域资本市场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制与风险机制的发展和完善,激发区域创新能力的增长。
第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使其成为推动知识创新的战略手段和制度保障。知识产权对科技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忽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会导致知识产权模糊、利益主体缺位、创新缺乏动力、配置效率降低。因此,一要完善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技术转移战略等政策法规,使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与创新活动有机结合,鼓励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二要促使集群企业成为拥有知识产权的主体,形成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三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体系,完善专利、商标、著作权和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