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太阳能产业蕴含千亿量级商机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nirco
级别: 学生


精华: 0
发帖: 293
威望: 398 点
金钱: 2516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46(小时)
注册时间:2009-02-15
最后登录:2011-11-01

 太阳能产业蕴含千亿量级商机

能源安全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加快推进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能源革命,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日前,在新能源产业研讨会上,本报就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采访了部分专家和业内人士。

  太阳能利用面积全球第一
  问:作为“十二五”时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对太阳能产业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吴耀琪: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新能源革命不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巨大的引擎,将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起到火车头的作用。过去一提到“新能源产业”,大家经常只想到光伏和风电。但光伏和风电不足以支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所以,如今国家才把“新能源产业”的概念扩充到“节能环保”产业。在有关规划中,太阳能热能利用也才受到重视。

  李骏:目前,我国在太阳能光热的利用面积达1.5亿平方米,已经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大约折算每年可替代3000万吨标准煤,是风电的两倍。但太阳能光热利用远远不止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热的应用从热水到制冷空调、采暖、热发电,这都是千亿量级的产业发展体量。未来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不仅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需要更广泛的技术创新。在这方面,外资企业同样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程钰雄:有些太阳能企业近两年转行做了别的。我觉得,他们是没有看到这个行业未来市场到底有多大,企业家不仅应该知道今年怎么做,还应该知道5年以后怎么做,这才是有战略的人和有战略的企业应有的眼光。

  创新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

  问: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吴耀琪:未来的关键,在于太阳能企业能否抓住机会开创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认为能够被称为“创新”和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一定要符合3个条件:第一,要老百姓得到好处,能够成为惠民工程;第二,能够包容性发展,也就是与传统产业是接轨的;第三,与市场接轨,也就是可以市场化生存。做到这3点也就把握住了产业转型的机会。

  李骏:我认为,太阳能企业的全产业链模式是最佳的风险控制方式,否则就会难御市场风险。早在2009年4月,我们就在洛阳建立了一个“太阳能光热全产业链工业园”,目前,工业园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告竣,这个中西部规模最大、生产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整的太阳能光热基地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整个中西部乃至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孵化器。而窑炉、毛坯管、真空管的全产业链投产,也使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光热部件毛坯管和真空管的生产制造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由于掌握了全产业链,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保持竞争优势。

  拓展城市和海外需求

  问:我国太阳能产业未来将何去何从?

  吴耀琪: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多年来还没有找到成功发展模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太阳能产业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

  李骏: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能解决太阳能产品应用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一些障碍。国家出台的1000万套保障房应用太阳能光热技术,将是这个市场在城市产生爆发力的重要支点。此外,太阳能产品在农村市场需求巨大,国家应该在简化家电下乡补贴领取程序、太阳能产品代理商税收优惠等方面制定政策,扶持太阳能产品发展。对企业来说,太阳能产品发展还要注意城市市场的巨大空间和海外市场的需求。

  程钰雄:太阳能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扶持。第一,推动太阳能家电下乡;第二,帮助企业开辟3个市场: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出口;第三,主要工程政府给予补贴。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在城市推广当中,市级单位一个工程补助,政府可以给5000万元到8000万元,既扶持了企业,又极大调动了产业投入的积极性。
顶端 Posted: 2011-05-05 10:39 | [楼 主]
kyon
级别: 学生


精华: 0
发帖: 175
威望: 208 点
金钱: 0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20(小时)
注册时间:2009-03-22
最后登录:2015-02-06

 

太阳能是新能源中的一种、最干净。最安全、取之不净、用之不尽。我家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就不错。确实有广泛的前景。真有千亿量的商机。好贴。

[kyon] 好贴!
顶端 Posted: 2011-05-10 06:35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11-24 22:56,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