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效应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效应

研究显示,曾在美国各州之间、欧洲各国之间出现的经济增长趋同效应(穷州、穷国追赶富州、富国)如今已开始在我国不同区域间显现,未来几个方面的动力将驱使中西部地区的趋同效应更大规模释放。

  经济趋同是指不发达地区通过学习和模仿发达地区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技术、制度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趋向于以比发达地区更快的速度增长,因此长期看,两者的人均国民收入和生产率存在趋同效应,即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增速与其人均收入的初始水平呈负相关。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国际知名学者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发现,不发达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两者之间存在经济趋同现象,而且这种经济趋同现象不仅存在于贫富不同的国家之间,还存在于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那么,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是否存在经济趋同趋势?

  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经济格局是区域经济趋同的先决条件。从各省市GDP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看,东部沿海11个省市占比高达58%,中部8个省占24%,西部12个省区市仅占18%。从人均GDP看,东部地区人均GDP达5791美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43美元,中西部地分别为2712美元和2391美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城镇化率看,东部沿海地区集长三角、京津唐以及珠三角中国三大城市群,城镇化率高达60.5%,中西部地区分别为43.6%和37.8%。以上指标均显示,较东部而言,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更大。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经济趋同现象明显:过去7年,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速与人均实际GDP初始水平明显负相关,即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追赶东部沿海地区,彰显区域经济趋同之势。近年来经济趋同动力主要有两方面:政府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对中西部地区机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幅明显高于沿海地区,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能源矿产资源多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必需品的储量远高于东部地区,而过去几年我国经济强劲增长导致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资源品价格显著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从中获益。

  前瞻地看,综合考虑市场与政策因素,未来我国区域经济趋同将更为显著,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将会大量释放。原因在于:第一,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溢出效应。昔日沿海地区发展较快,是因为沿海地区更多地融入国际贸易,有贸易顺差,有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带动经济发展,而且引入了先进的管理和更大的国际市场;如今全球经济调整,出口增速下降,因此沿海地区通过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开拓市场的难度较大,而内陆地区则可以向沿海地区学习,缩小双方差距。

  第二,过去我国货币增速多半来自外汇储备的增长而非国内信贷扩张。沿海地区通过出口赚取大量外汇,其货币供应相对内地更为充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但目前出口不景气、外贸顺差下降,货币增速来自贷款推动而非外汇增加,因而融资优势更多地向内陆区域倾斜。此外,由于东部沿海地区资本存量比中西部地区更加充裕,可能较早面临资本边际回报递减的问题,而中西部地区出现这种问题会相对迟一些,可能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并取得较高的资本要素生产回报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第三,人才因素。过去优秀人才集中于沿海地区,而伴随全国教育水平提升和人力资本增加,目前沿海地区在这些方面的优势逐渐减弱,很多优秀人才向内陆流动,中西部地区大学生占人口比例明显攀升。

  第四,我国开放度的提高降低了地方保护主义。过去10年我国加入WTO、不断降低进口关税,使得对外开放度大幅提高,客观上降低了省与省之间的保护主义倾向。

  以上四点是客观的市场因素造成的影响,第五点是政策因素,中央政府有意识地致力于缩小地区差异,维持社会稳定,因此在政策上会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顶端 Posted: 2009-09-17 10:06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11-25 01:39,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