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谭浩俊:不能片面看待制造业成为不良贷款主角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君军之剑
级别: 学生


精华: 0
发帖: 40
威望: 72 点
金钱: 15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3(小时)
注册时间:2011-11-27
最后登录:2017-03-03

 谭浩俊:不能片面看待制造业成为不良贷款主角

        对制造业成为不良贷款攀升的“主力”和“主角”,应当更多地从外部环境上找问题。

  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两三年时间内,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可谓达到了极致。但投放给制造业的贷款却远不如政府融资平台、开发企业和其他非生产性行业。由于信贷资金的天量投放,带来了价格的快速上涨,制造企业的成本快速上升,效益急剧下降,形成了“两头挤压”。  

  刚刚公布完毕的银行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16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总额超过43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900亿元。其中,五大国有银行逾期贷款额较年初增幅全部超过10%,增幅较大的建行、工行分别达到了43.4%、38.1%。增幅相对较小的中行、农行,也分别增长了19.1%、15.72%。  

  而数据同时显示,不良贷款行业分布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商贸企业,其不良贷款占总不良贷款的比重接近50%。  

  那么,如何看待制造业成为不良贷款“主力”、扮演不良贷款“主角”呢?  

  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内外两个市场需求都大幅萎缩,制造企业普遍陷入困境,影响了资金的周转效率,降低了资金的流动性,造成企业资金占用增加、还款难度加大、不良贷款增多。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制造业不良贷款的攀升,也不完全是客观原因和企业自身的原因,银行信贷理念和策略方面的问题,也是制造业不良贷款攀升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首先,制造业贷款数量的增加与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大不协调、不同步,是造成制造业不良贷款攀升的深层原因。众所周知,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两三年时间内,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可谓达到了极致,3年不到的时间,向市场整整投放了20多万亿元贷款。但是,投放给制造业的贷款却远不如政府融资平台、开发企业和其他非生产性行业。由于信贷资金的天量投放,带来了价格的快速上涨,制造企业的成本快速上升,效益急剧下降,形成了“两头挤压”。那么,还有多少制造企业能够承受呢?又如何不出现不良贷款上升的现象呢?  

  第二,银行在信贷风险的防范上政策不统一、不对等,也是造成制造业不良贷款攀升的重要原因。我们注意到,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信贷资金天量投放时,制造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相反,在货币政策紧缩时,银行却把收贷和防范风险的重点都放到了制造企业身上,绝大多数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或多或少地被银行压缩了贷款规模,形成只收不放或多收少放,使原本就资金很紧张的制造企业更加难以运转。最终,只能逾期不还或难以筹集资金偿还。相反,对政府融资平台和开发企业,银行却很少收缩贷款规模。尤其是政府融资平台,不仅没有收贷,反而在明里暗里的予以支持。这样的经营策略和手段,怎能不造成制造业不良贷款的增加呢?  

  第三,税收政策的越来越严、税收强度的不断加大,则是造成制造业不良贷款攀升的外在推力。虽然中央一再号召要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减轻企业负担。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地方政府为了运行需要,加大了税收征管力度。在企业效益普遍下降的情况下,税收收入却不降反升,税收增长速度仍然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企业效益增长速度。从近日刚刚公布的民营企业500强,利润和税收基本持平,也可以看出制造企业的税收负担有多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制造企业也就不得不将经营资金用来缴税、缴费,出现不良贷款,也就非常自然了。  

  最后,融资成本过高,制造企业实际可利用的信贷资金规模变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因为,绝大多数制造企业获得的银行信贷资金,融资成本都在法定利率两倍以上。在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有多少企业能够承受如此高的融资负担呢?  

  总之,对制造业成为不良贷款攀升的“主力”和“主角”,决不能只从企业身上找原因,不能只把不良贷款上升看作是企业不讲诚信。而应当更多地从外部环境上找问题,从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帮助企业提高信誉,最终帮助银行化解信贷风险。  
顶端 Posted: 2012-10-03 09:10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专家学者观点

Time now is:11-24 22:35,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