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孵化器走出多元化发展之路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zhangzisan
级别: 学生


精华: 0
发帖: 89
威望: 138 点
金钱: 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8(小时)
注册时间:2011-07-24
最后登录:2020-06-23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孵化器走出多元化发展之路

       25年来,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走出了一条支持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孵化模式多样化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1987年,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诞生,播下了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第一颗“种子”。

  时光荏苒,25年过去。如今,1000多家孵化器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其中既包括由各省市科技部门、高新区支持建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活跃着一些由大学、科研院所、投资机构、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孵化器。这些依托不同区域经济条件、体制机制状况、产业行业特色、企业孵育阶段而建设的孵化器,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形式,更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孵化模式。

  25年来,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走出了一条支持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孵化模式多样化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支持主体多元化

  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基金会原主席、企业孵化器专家鲁斯坦·拉卡卡对孵化器有一个简单的定义:孵化器本身是一个系统,是专门为扶持新创科技型企业而设计和运作的体系。自1987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成立以后,各省区市都在当地科技主管部门、高新区支持下设立了孵化器。

  1988年4月,上海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成立;1989年3月,地处中关村的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立,同年8月,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成立……

  截至1991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由1987年的2家增至22家。仅4年时间,全国多数省区市都诞生了本地区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的先行者。

  1990年,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创业中心的第一次工作会议,明确创业中心“服务为主,开发为辅”的基本方针。在这一工作方针指导下,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主要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赋予特殊的扶植政策,创造最初必需的孵化条件。

  实践证明,在早期的孵化器建设中,政府作为建设主体,充分发挥了孵化器建设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为孵化器建设和管理探索了经验和方法,显现了孵化器在转化科技成果、发展科技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强大生命力。

  这一阶段,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初步显现,突出表现在“两高”上,即科技成果尤其是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较高,由全国平均水平的25%-30%提高到70%以上;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成活率较高,未经孵化的科技型初创企业成活率一般不超过30%,而经过孵化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平均成活率超过80%。这一成果也得到社会的初步认可和关注。

  1993年6月,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在成都联合召开成果转化和创业中心工作会议,研究探索大学科技园设立的可行性。此次会议后,大学、科研院所开始借鉴孵化器建设经验,建立大学科技园,并陆续在所在大学科技园设立了专门的孵化机构。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开始向科技系统外延伸。清华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科技园等一大批大学科技园相继诞生,由这些大学作为投资主体的孵化器也陆续成立。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所面临的社会需求日益强烈而且呈多样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孵化器受到了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之外的投资机构、民营企业等投资主体的青睐,进入从政府、事业单位等投资到社会各界多元化支持建设的快速转变。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民营企业等投资兴办的各种类型的孵化器相继成立。

  从单一政府投资建设,到大学、科研院所、投资机构、民营企业等社会组织纷纷投身孵化器建设,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社会基础进一步扩大,已完成从高新区、科技系统的向外辐射,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创业服务的受益群体范围进一步扩大,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组织形式多样化

  多年来,不同支持主体兴建的孵化器依托不同体制机制状况、产业行业特色以及企业孵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形式。

  除了常规的创业中心外,我国也发展了大批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海外孵化基地等不同组织形式的孵化器。目前,我国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已建立了100多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孵化服务。我国还依托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近100 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另外,我国在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地均建立了海外孵化基地。

  随着科技进步,综合孵化器已难以满足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需求,专业化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关注的焦点。“十五”期间,一批软件、生物、新材料、纳米、制造业高新技术、多媒体、环保、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特色极为鲜明的孵化器应运而生,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器、北京均大医药孵化器、北京新材料孵化器、厦门光电子孵化器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孵化器运营状况良好。综合孵化器与专业孵化器交相辉映,共同满足各种不同类型、不同产业的企业孵化要求。

  当孵化器的传统服务功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培育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才的需求时,创业苗圃和加速器应运而生。各地纷纷将孵化服务向前延、向后伸,打造了一条覆盖在孵企业技术创意、产品实现到产业化实施各个阶段的孵化服务链。创业苗圃的设立不仅降低了创业门槛,培养了创业能力,也营造了创业氛围。以上海杨浦创业苗圃为例,该创业苗圃在企业进入孵化器前,实施选种、育苗、出苗的培育过程,随后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创业种子”遴选机制,定制式、精细化的“创业种苗”培育模式以及专业化、创新型的“成长管理”运作体系,提高了创业种苗的成活率。加速器是介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区之间的中间业态。孵化毕业企业虽然初步形成了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态势,但通常暂不具备购置场地的实力和独自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仍需要孵化器“扶上马、送一程”。加速器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毕业企业对生产空间和经营发展的需求,提高毕业企业对技术与市场风险的控制力、加速企业做大做强,还能够通过市场化的商业服务实现孵化器利益回报,弥补对创业企业无偿性服务的资金亏空。

  这些不同组织形态的孵化器丰富了孵化器内涵,也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产业以及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发展需求,是孵化服务精细化的必然发展要求。

  孵化模式多元化

  在我国经济版图上,各个省区市都建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孵化器,它们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和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孵化模式。

  在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源地,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首创性地提出孵化器产业化理念,并以创业人社区建设为方向,通过吸纳民间资本与房地产结合,大胆尝试产权式孵化器的建设实践,实现发展模式的创新。2002年武汉光谷创业街正式开工,开辟了“投资人拥有,创业中心管理,创业者使用”的光谷创业街,聚集了创业、办公、教育、生活、休闲、服务等多种资源,包括把世界上3个最大的服务外包公司——IBM、索迪斯、雅高都引入和孵化企业合作,形成了“400家企业共一条街,1万名创业者同一个家”的格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2011年1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整合500多家孵化企业资源投资创办了武汉信物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自主开发了新一代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信物宝,构建厂家、网商、消费者共赢、均利的游戏规则,形成了全新的电子商务生态环境,推动传统行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化发展。

  为满足高成长性企业对空间、服务更高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企业培育体系,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开始探索以快速成长期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科技企业加速器,形成了“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区创业园针对科技企业的成长特点,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了“企业联络员+项目经理+创业导师+商业资源”的四级孵化服务模式,形成了以“四级孵化+特色平台”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有力地助推了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清华科技园则依托清华大学的品牌效应和良好的地理位置,聚集了一大批优质的社会和市场资源,形成了包括高科技企业创业集群、跨国企业研发机构集群、金融投资机构集群和中介服务机构集群等各种机构组成的完整的园区形态。在此基础上,清华科技园构建了“政产学研金介贸媒”一体化的创新服务体系,通过资源聚合营造清华科技园良好的创新软环境。在聚集多方资源的同时,清华科技园不断辐射各地。迄今为止,启迪股份在江西南昌、陕西西安和咸阳、江苏昆山、上海闸北、山东威海、辽宁沈阳、北京玉泉慧谷、广东番禺、浙江嘉兴、河北廊坊和广东珠海等地共设立了近30个分园,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创新网络。

  除清华科技园外,在多年的发展中,中关村创业孵化服务机构本着“自主创新、开放合作、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特点、不同企业类型和创业者需求,探索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创业孵化服务新模式。包括以创新工场为代表的“天使投资+创新产品构建”模式,以博奥联创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创业导师+持股孵化”模式,由联想控股与中科院共同探索推出并发起联想之星活动的“创业培训+天使投资”模式,以青年创业园石景山园为代表的“创业教育+创业指导”模式等。而车库咖啡、3W咖啡等一系列新型孵化模式的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此外,上海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上海杨浦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天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苏州博济科技创业园、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成都天府新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新兴孵化器有限公司等诸多孵化器都探索了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孵化模式,充分演绎了孵化器的多元化。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我国1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25年发展历程中竞相争艳,展示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的勃勃生机。近年来,这些多元化孵化器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逐渐从“百花齐放,各自争艳”走向“根枝交错、枝繁叶茂”,各个孵化器之间正在形成更强的学习机制、更强的合作模式、更强的利益纽带,这种合作模式正在将自主创新精神传递,让火炬旗帜闪耀中华大地。
顶端 Posted: 2012-12-03 11:03 | [楼 主]
秒杀第一人
级别: 学生


精华: 0
发帖: 12
威望: 23 点
金钱: 1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0(小时)
注册时间:2012-10-21
最后登录:2014-08-13

 

太好了、楼主强大。我坚决的顶!!!!!!!

[秒杀第一人] 强!
顶端 Posted: 2012-12-04 12:15 | 1 楼
mathz
级别: 学生


精华: 0
发帖: 294
威望: 459 点
金钱: 10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31(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23
最后登录:2019-01-22

 

坐顶!好贴。

[mathz] 好贴!
顶端 Posted: 2013-01-08 11:44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高新技术孵化与风险投资

Time now is:11-24 16:17,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