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帮助
|
Home首页
|
论坛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银行
|
订阅本帖更新
|
返回整站
社区服务
道具中心
风格切换
black
wind
green
blue
yellow
wind5
gray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
破解“三分” 促进“三放” 实现“三聚”——西安高新区在创新与和谐中内生式发展
>> 论坛官方观点
|- 元埔科技官方观点
|- 相关阐述
>> 产业化导引之理论与实务
|- 产业化导引理论与探讨
|- 产业化导引实务
|- 高新技术孵化与风险投资
|- 产业化的法规环境
>> 工业服务
|- 工业工程理论与实务
|- 工业设计案例
|- 企业与产品诊断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 学术交流
|- 新技术相关资讯
|- 专家学者观点
|- 学术活动
|- 技术公开与互助
>> 论坛管理
|- 公告
|- 发展建议
|- 投诉与申诉
|- 版主招聘
新 帖
本页主题:
破解“三分” 促进“三放” 实现“三聚”——西安高新区在创新与和谐中内生式发展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小
中
大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破解“三分” 促进“三放” 实现“三聚”——西安高新区在创新与和谐中内生式发展
西安最根本的资源是什么?是科技力量,是科技人才。西安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在科技资源上做文章,在统筹科技资源上寻求突破。
西安要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不能走那种资源大量浪费、人力大量消耗的老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统筹科技资源上寻求突破。
西安作为全国惟一的统筹科技资源综合试点城市,担负着探索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路径的重任,为我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西安高新区作为西安科技资源的核心承载区,西安统筹科技资源的主阵地,通过市场配置、创新引领、产业吸引、园区集聚,有效统筹科技资源,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先行区和主力军。
五大创新模式 走出内生式发展新路
西安高新区多年的发展一直坚守一条基本经验:靠不上老外、靠不上老乡,就要靠老九。成立19年来,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西安高新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不断促进科技资源的聚集、融合和统筹,不断提升要素聚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内陆特色的内生式发展道路。
连续10年来,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两年来,西安高新区通过创新驱动内生式发展,持续保持着年增30%以上的高速增长。
西安高新区统筹科技资源的主要做法就是,通过政府协调、体制理顺、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创新五大模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孵化成长模式。西安高新区有700多家科技企业是经过专业孵化器的孵化而成长发展起来。海天天线、西电捷通以及康拓医疗,都是从西安高新区孵化器成长起来的企业。
军民融合模式。庆安制冷、西京公司、航天动力、航天恒星等56家军转民企业和天和、瑞联电子、富士达等69家民进军企业,在西安高新区形成了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
合作嫁接模式。比亚迪、安费诺科耐特、炬光科技、兄弟标准、威尔罗根等一大批企业,都是通过本地资源和外部优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进行多种合作而发展起来的。
院所分离模式。理工晶科、飞秒光电、海泰电子、中科麦特等140多家企业运营现代企业制度,从物理空间、产权关系等方面实现校企分离、院企分离,以独立的市场主体进入西安高新区,取得了长足发展。
改造升级模式。西安高新区运用现代管理、高新技术对陕鼓动力、法士特、达刚、中大机械等一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完善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
破解“三分”难题 实现“三聚”效应
人们都说统筹科技资源难,那么,究竟难在哪里?认真分析西安科技资源的运行情况,人们不难发现,科技资源分散,科技成果与市场主体的分离,科技资源被条块分隔或条条分隔。这种分散、分离、分隔的“三分”局面,是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
西安高新区在实践中针对“三分”,采取措施一一破题。
首先,西安高新区通过体制创新,不断促进科技人员的“解放”。西安高校拥有大量科技人才,然而真正与当地企业合作、直接为西安经济发展服务的科研人员不足一半。对此,西安高新区倾力打造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源头,以产业园区为承载,以企业为主体、孵化器为平台、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多种服务网络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园区内已拥有各类专业孵化器40余家,以及西安交大科技园等5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科技园,6个工业技术研究院。这些都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了良好的起步条件,推动科技人员走出“象牙塔”,把生产力充分解放出来。
其次,通过平台打造,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军工单位这些机构能量的“释放”。西安是军工企业大市,但军工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发展的民品集团和产业集群;西安是科技大市,但很多科研院所缺少对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业激励,影响了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西安是教育大市,但高校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不足,成果交易不够活跃。对此,西安高新区建立起以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科技人才等服务为主体的支撑服务体系;同时,在政府服务体系中建设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平台支撑、园区承载的体系与模式,规划建设了一批专业园区,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软硬环境,促进科技能量充分地释放出来。
第三,通过政策的引导,促进深藏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的科技设施对外“开放”。目前,西安科研设施不够开放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仪器设备共享严重不足,二是重点研发平台对产业发展贡献度不高。对此,西安高新区加大产业培育体系建设力度,形成了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和不同领域企业的“共性化+个性化”服务体系,在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建成了6个国家产业化基地。在优势产业重点领域,西安高新区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所建立12家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了行业内资源有效整合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2009年,西安市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10亿元,其中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6%。
通过促进“三放”,西安高新区内科技资源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聚集、本地资源与外部资本的聚合、科技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聚变,进而实现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企业向区域的辐射,促进科技资源量的聚集、质的融合、质量统筹。
共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特区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统筹科技资源是全新的探索和实践,既需要政策引导的软环境,也需要提供发展所需的硬环境。2010年,西安高新区与沣渭新区携手合作,共建10平方公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特区,通过创新体制、平台搭建、资源共享,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富,催生大批科技创新产品和科技领军企业。
要促进“三放”,实现“三聚”、“三辐射”,进而推动统筹科技资源,西安高新区在平台建设上下功夫。
打造科技资源信息平台。西安高新区建设科技资源信息网和科技企业信息网,定期发布科技成果,提供科技成果需求和供给的对接服务;发布企业技术难题招标,提供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专家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评估转化及中介机构服务,为科技资源的供需双方搭建快捷便利的信息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打造产业公共技术平台。西安高新区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通信设备测试、软件开发与云计算、数字渲染、电力设备中试、石油勘探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平台开放与共享。
打造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西安高新区建设科技资源大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易;争取碳排放交易试点。
打造金融创新平台。西安高新区通过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建立面向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平台、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引导创业投资、科技贷款、科技债券、科技保险等金融资源集聚,突破融资瓶颈。
这一系列平台的打造,为西安高新区统筹科技资源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加快了专业化人才、机构与设施的聚集,加快了产业与资源的对接互动,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使西安高新区成为西安统筹科技资源的先行区,越来越发挥出引领和示范作用。
顶端
Posted: 2011-01-11 10:43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论坛官方观点
|- 元埔科技官方观点
|- 相关阐述
>> 产业化导引之理论与实务
|- 产业化导引理论与探讨
|- 产业化导引实务
|- 高新技术孵化与风险投资
|- 产业化的法规环境
>> 工业服务
|- 工业工程理论与实务
|- 工业设计案例
|- 企业与产品诊断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 学术交流
|- 新技术相关资讯
|- 专家学者观点
|- 学术活动
|- 技术公开与互助
>> 论坛管理
|- 公告
|- 发展建议
|- 投诉与申诉
|- 版主招聘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Time now is:11-24 22:31,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