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帮助
|
Home首页
|
论坛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银行
|
订阅本帖更新
|
返回整站
社区服务
道具中心
风格切换
black
wind
green
blue
yellow
wind5
gray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产业化的法规环境
»
出口退税新政加速结构调整
>> 论坛官方观点
|- 元埔科技官方观点
|- 相关阐述
>> 产业化导引之理论与实务
|- 产业化导引理论与探讨
|- 产业化导引实务
|- 高新技术孵化与风险投资
|- 产业化的法规环境
>> 工业服务
|- 工业工程理论与实务
|- 工业设计案例
|- 企业与产品诊断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 学术交流
|- 新技术相关资讯
|- 专家学者观点
|- 学术活动
|- 技术公开与互助
>> 论坛管理
|- 公告
|- 发展建议
|- 投诉与申诉
|- 版主招聘
新 帖
本页主题:
出口退税新政加速结构调整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thwj
欢迎来到产业化导引论坛。有任何问题欢迎发消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88
威望:
3460 点
金钱:
17584 RMB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1105(小时)
注册时间:2008-10-21
最后登录:2020-12-01
小
中
大
引用
推荐
编辑
只看
复制
出口退税新政加速结构调整
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7月15日起,包括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料、医药、化工产品等在内的406个税号商品的出口退税将被取消。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此举可能在短期内对我国出口形势产生不利影响,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将发挥长效作用。
出口退税调整正当其时
边绪宝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文取消406个税号商品的出口退税,是继去年6月份我国第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后,财税部门首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经过连续两年的“调结构、促消费、扩内需”,目前我国贸易依存度比前几年有了明显的下降。据统计,当前我国外贸依存度为45%,出口依存度为 24.5%,都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内需的稳定增长为我国的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增长势头。今年1-5月,我国对所有主要市场的出口均保持较高增速,其中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总值1774.9亿美元,同比增长37.4%;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386.8亿美元,同比增长 28.2%。这表明随着主要发达经济体需求逐步增强,我国的出口将会保持增长。在此情况下继续维持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鼓励出口的临时性出口退税政策实无必要,应在适当的时机有选择地逐步退出。
此外,从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看,我国确有必要通过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坚决限制并淘汰那些高耗能、浪费资源、环境污染的企业,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投资迅猛增长,导致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伴随着“保八”的目标压力继续扩张,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不足的格局没有实质性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许多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据报道,在国家统计局监测的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目前我国钢铁产能接近7亿吨,而年产量在5亿吨左右,约有三成以上的产能闲置,为了获得出口退税,一些企业压低价格出口,招致外国政府的“双反”调查,这种消耗资源、污染环境、补贴国外消费者的做法显然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长远发展目标相悖,必须坚决予以淘汰。
从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来看,“十一五”前4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累计降低了14.38%,但与“十一五”单位GDP节能降耗20%的发展目标仍有距离。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我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淘汰的产能死灰复燃,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因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六大高耗能行业导致能耗大幅上升,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了3.2%,12个地区的单位GDP能耗由降转升。产能过剩行业能否顺利“消肿”,事关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大事,而伴随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之后,宏观调控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压力将更加突出和迫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着手调整经济结构,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做准备。如果我国仍停留在原有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上,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就是向节能和低碳型经济发展转变。科学家预测,未来10-20年,以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将会发生。历史经验表明,谁能够未雨绸缪抓住机遇,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并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谁就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作者系证券分析师)
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一箭双雕
谭浩俊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有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来得比较突然,距离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的进出口前景仍不乐观、外贸政策需要维稳不足半个月;二是涉及的商品品种只相当于2007年的1/6,说明中央在这一问题上的考虑相当谨慎,毕竟在出口前景还不乐观的情况下,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极可能在短期内对出口形势产生不利影响。但笔者认为,此举仍不失为一步一箭双雕的“好棋”。
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我国产品出口比较集中、比较依赖的国家和地区,不仅进口需求明显下降,而且贸易保护势力抬头,各种贸易保护行为迅速增多、摩擦急剧上升,造成我国外贸出口多方受阻。虽然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从2009年11月起,我国进出口已经延续了7个月的恢复性增长,但是从总体上看,出口的前景并不乐观。各种贸易保护行为和措施仍虎视眈眈地盯着我国的企业和产品,如果我国不对现行出口政策作适当调整,相关国家仍然会找出各种借口,对我国企业和产品出台诸如反倾销、价格调查等贸易保护手段。因此,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矛盾和摩擦,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的整体复苏和推进。
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不科学和增长质量不高的矛盾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进一步暴露,特别是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和资源消耗过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对部分商品取消出口退税无疑是比较容易见效而且容易产生长远效果的手段。
事实上,由于当前出口形势尚不够明朗、前景不很乐观,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可以说只是政府发出的一种信号。笔者认为,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进一步好转,特别是出口状况的改善,更大范围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还会进一步出台,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出口前景尚不乐观的情况下,中央毫不犹豫地出台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的政策,深刻表明了中央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决心。因此,地方政府在今后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充分注意到这种转变,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新阶段
易才
就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调整相关商品出口退税的前两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各项举措表面看并无联系,政策背景也各有不同,但深入观察就会发现,其均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的一场攻坚战密切相关,这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加快”。较大范围地调整出口退税与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包含了调结构的明显意味,也是在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新的阶段。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不少困难和问题根源都在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缓慢和滞后。一方面,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同时,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种种现实问题都在说明,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不行,不加快转变不行。
刚过去的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警示人们,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无法继续下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如针对部分行业尤其是一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就需要及时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这方面动手越早损失越小,动手越晚代价越大。
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来看,需要在“加快”上下功夫的是着力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并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就要求进一步统一认识,建立健全合理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利益格局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新阶段,这样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才会越来越高,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顶端
Posted: 2010-07-08 13:04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论坛官方观点
|- 元埔科技官方观点
|- 相关阐述
>> 产业化导引之理论与实务
|- 产业化导引理论与探讨
|- 产业化导引实务
|- 高新技术孵化与风险投资
|- 产业化的法规环境
>> 工业服务
|- 工业工程理论与实务
|- 工业设计案例
|- 企业与产品诊断
|- 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
>> 学术交流
|- 新技术相关资讯
|- 专家学者观点
|- 学术活动
|- 技术公开与互助
>> 论坛管理
|- 公告
|- 发展建议
|- 投诉与申诉
|- 版主招聘
高新技术产业化导引 论坛
»
产业化的法规环境
Time now is:11-24 23:03, Gzip disabled
备案证号:湘ICP05000054
Powered by
PHPWind
v6.3.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8
PHPWind.com
Corporation